台积极发展小型卫星 想让俄发射“华卫2”卫星
“华卫2号”是台湾太空发展计划中的第二颗卫星,也是首个完全由台湾自己独立控制的空间卫星系统,具有非同寻常的军事意义,该卫星专案的研发充分反映了台湾太空计划中暗藏的军事野心
【香港《广角镜》月刊4月号文章】题:“华卫2号”与台湾太空计划(作者 施展)
台湾太空计划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最初的方案名叫“万年卫星发展计划”。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五年卫星发展计划”进行得并不顺利,1988年11月,台“行政院科技顾问组”成立了“台湾人造卫星发展及应用研究小组”,委派成功大学航空太空研究所牵头进行研发工作,对该方案进行了全面审核和评估。
1989年10月,台湾当局重新提出了一个名为“发射卫星计划”的航空太空发展方案,该方案包括研制运动火箭和人造卫星两个部分,预算高达100亿新台币。但是,由于“发射卫星计划”中运载火箭部分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仰人鼻息的台湾当局不得不于1991年8月制订了新的宇宙开发计划——“太空卫星计划”,并于1992年1月选定新竹和台南为卫星研发基地。1993年,先天不足的“太空卫星计划” 中途夭折,取而代之是一个名为“通信卫星发展计划”的方案。
1995年,台湾当局最终确立了名为“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的航空太空远景规划方案,对台湾航太业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明确的指导。该方案一期工程预计到2006年结束,计划投入资金总计新台币150亿元,将采用自主或合作方式研制并发射“中华卫星”
一、二、三号三套卫星系统;二期工程还将在2008年发射两颗新型卫星,并在2011年至2018年间陆续发射5颗微型卫星和10至15枚探空火箭。
“华卫2号”就是一颗间谍卫星
首先,“华卫2号”是一颗不折不扣的间谍卫星。“华卫2号”是“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中的第二颗卫星,1999年1月,“华卫 1号”卫星顺利发射后,台湾航天部门便立即全力投入到该卫星的研发工作之中。
“华卫2号”由台湾与法国共同开发,卫星星体呈六角柱形,高2.4米,外径约1.6米(太阳能电池板未展开时),重约764公斤(含搭载物及燃料),设计寿命5年。卫星的主体结构由台湾“国家太空计划室”和汉翔航空公司合作研制,卫星电脑、飞行软件模组、S频段天线、太阳感测器、卫星线束及垂直整合装置等6大部件,由法国Astrium公司提供技术,台湾宏 、大同世界、胜利工业、士林电机、汉翔航空、台翔等6家岛内企业分别设计生产。卫星的整体组装工作和全功能测试工作完成于2003年下半年。
台湾当局对“华卫2号”专案给予了异乎寻常的高度重视,陈水扁、吕秀莲多次过问专案进展情况,并于2003年9月12日双双亲临台湾“国家太空计划室”,对该专案的研发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台湾当局之所以“高度重视”该项目,是由于“华卫2号”
具有一项极其重要的特殊性能——遥感图像解析度最高可达两米,巳经达到了照相侦察卫星的工作标准,完全可以作军事用途。
“华卫2号”卫星采用891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倾斜角99.1度,每天可绕地球14圈。通过台湾上空两次,分别为上午10时和晚间22时,其上安装的高解析度遥感仪器具有1个全色态(PAN)通道和4个多光谱(MS)通道,侧视角度45度,可在8分钟内完成对台湾全岛的拍摄工作,所获取地面对应宽度大于24公里,解析度局达两米(黑白)至8米(彩色),是海湾战争中美军采用的法国“斯波特”
(SPOT)卫星图像解析度的5倍,并且具有同时提供台湾及周边区域高精度图像和3D立体图像的能力,其军事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这一点,台湾当局也毫不讳言,2003年11月,“华卫2号”专案总负责人陈正兴曾经对法新社记者明脯示:“‘中华卫星2号’可用于不同范畴……
包括军事方面。”因此,在对该卫星系统各项性能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后,一位大陆资深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华卫2号’实际上就是一颗不折不扣的高精度间谍卫星。”
其次,“华卫2号”为台湾自主研发空间侦察预警系统奠定了基础。无论是最初的“五年卫星发展计划”,还是当前的“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台湾当局的太空发展计划表面上都是在“和平”
“科研”的幌子下开展的,但实际上,其最终目的正如陈水扁于1999年在“科技政策白皮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是建立一套完全自主的空间侦察预警网络,进而“达到太空国防科技自立及强化军力部署之目标”。“华卫2号”卫星系统的研发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
作为首个完全由台湾自己操控的空间系统,台湾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积极参与了“华卫2号”
卫星的研制生产过程,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为自主研发空间侦察预警系统奠定了基础。台“国家太空计划室”和汉翔航空、大同世界、胜利工业、士林电机、宏 、台翔等6家岛内企业分别参与了卫星主体、卫星电脑、飞行软件模组、S频段天线、太阳感测器、卫星线柬及垂直整合装置等7项结构分系统计划,而且卫星的整体组装工作、科学酬载安装工作、全功能测试工作及电磁相容、热真空、音震、震颤、太阳能板展开、分离爆震、质量量测等一系列太空环境验证测试工作都是在台湾岛内完成的。
自主研发以求“决战境外”
首先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需要。现代战争中,太空已经成为陆、海、空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战场。斋月战争中,以色列军队正是凭借美国侦察卫星提供的战争情报,迅速插入埃及军队后方,一举扭转战局。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军部队先后动用了160多颗侦察、通信卫星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台湾当局一直高度重视太空科技的发展,招发展太空战能力视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制订了“五年卫星发展计划”,并为此投资了超过一百亿元新台币。陈水扁上台后,提出了“先制攻击、决战境外”的作战指导思想,更加积极地推动台湾太空计划的发展。
其次,台湾目前的空间情报来源不能满足作战需要。目前,台湾当局的空间情报主要来自法国“斯波特”卫星系统、以色列“地球资源观测卫星”系统、美国IKONOS系统等数个商用卫星系统,但这些商用卫星系统的情报搜集能力并不能满足台湾军方的需求。例如,法国“斯波特”卫星系统的图像解析度仅为10米,难以准确区分台军迫切需要了解的战术弹道导弹等军事目标,而以色列的“地球资源观测卫星”只是在卫星进入台湾卫星地面接收站范围内时,才由台湾选择观测目标,收集情报资讯。
此外,使用别人的东西终归要受制于人,因此台湾当局不惜代价迫切寻求发展自主的空间侦察预警系统。
太空发展计划并不顺利
就目前情况来看,台湾太空发展计划进行得并不顺利,其自主空间侦察预警系统的建立更是由于受到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而遥遥无期。目前台湾太空计划面临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点:
一是科研技术水平低下,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太空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科研技术水平仍然较为低下,自主进行科学研发的能力严重不足。以“华卫2号”为例,其主要部件中尽管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台湾岛内企业生产的,但技术却全部来自法国公司。
二是没有太空发射载具,卫星的发射完全受制于人。由于美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台湾太空发展计划中没有列入运载工具的专案,造成今日台湾卫星系统的发射完全受制于别国的局面。“华卫2号”
卫星的发射计划就因为美国OSC公司运载火箭系统的故障而数次延后,台湾当局对此却是毫无办法。
台湾清华大学原科系教授钟坚表示,由于美国干涉及阻止,台湾根本没有发展太空科技的空间,台湾的卫星科技工业是“花钱请别人买鞭炮,再花钱请别人放鞭炮”。
不过,由于台湾太空科技实力已经初具规模,台湾太空计划的最终实现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目前台湾已形成了以“国家太空计划室”为领导及监督部门,以成功大学航空太空工程系为科研龙头,以军方所属的“中山科学研究院”、中正理工大学有关部、系及“中央研究院”所属的研究所为技术骨干,以“中央大学”和逢甲大学等地方大学有关院系为人才培养基地的,比较完整的太空技术科研和人才培训体系。
此外,台湾还于2002年4月完成其第一颗自主开发的“蕃薯”号微型卫星的研制工作。此举不仅标志台湾自身卫星研制技术的逐渐成熟,也为台湾下一步独立发展研制空间侦察预警系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来源:《参考消息》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