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商家打折之机享受购物乐趣,去风景如画处放松身心,做次美容犒劳自己多日的辛劳……“五一”大假正一步步走来。然而,为争夺消费者的钱包,黄金周也就成了一些商家违规操作、欺诈消费者的“黄金时机”。为此,四川省消委会专家提示,“五一”期间谨防各种消费陷阱。 购物:别让“特价”迷了眼 4月20日上午,成都市的杨女士来到省消委会,投诉一例涉嫌欺诈的二手房广告。4月8日,杨女士在报上看到一则“一环路内每平方米1980元‘新房’仅余五套”的广告,杨女士兴冲冲赶到现场,却发现1980元的特价摇身变成2390元,所谓的“新房”质量问题百出,而且数量也并非“仅余五套”。 “这属于典型的虚假标价”,省消委会专家指出,此类价格欺诈行为在节日期间十分普遍。如一些商场以“全场2折”等字样促销,但事实上在全场上百种商品中只有极少数商品是按2折销售。所谓的“买一送一”,就是买一桶食用调和油赠送一小袋花生米。一商场销售的某种空调被,标价为“原价400元,现价160元”,其实原价就是160元。 专家介绍说,节日期间不法商家价格欺诈的招数主要有: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模糊标价、虚假折价、模糊赠售、隐蔽价格附加条件、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以及质量或数量与价格不符。 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在“降价热潮”中做个精明的消费者。注意商品是否“低价低质”,对化妆品、食品等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商品,更要留意厂名、保质期、产品标准等关键要素。要综合考虑降价商品是否真的带来实惠,索取购物凭证或服务单据,要求经营者明确标注商品质地、价格、购买日期等。 旅游:让合同成为护身符 “五一”七天长假中,许多消费者都选择了与旅行社签约出游的方式。一位多年从事导游的王先生向记者透露,一些不正规的旅行社会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设下诸多陷阱,使得消费者花钱买罪受。 如一些旅行社经常在酒店选择上“瞒天过海”,由于位置不同,酒店的差价也不小;另外,所谓的“准几星级”也是一种误导。在交通工具方面,除了航班时间造成的机票差价外,许多旅行社在广告中只打出“全程空调旅游车”的字样,但不同牌子的空调旅游车的租车费用其实相差很大。 王先生告诉记者,游客所参加的自费项目和购物回扣,是目前导游和地接社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游程缩水现象便时有发生,该游览一个小时的景点只让你游半个小时;除景区大门票外,里面的小景点还需另外掏钱。 省工商局消保处副处长李辉就此提示,消费者在与旅行社签约时最好注明这些细节,以免旅途中产生纠纷影响行程。 美容:当心“美丽”陷阱 4月20日,记者在省消委会遇到前来投诉的陈小姐,她上周在报上见到“挺乃尔”10分钟免费丰胸的广告后前去尝试,结果不但毫无效果,而且“免费”则成了一笔不菲的费用。 据了解,2003年我省消费者对美容服务的投诉达493件,一些经营者隐瞒真实情况,通过新闻媒体打广告诱骗消费者上当的情况屡有发生。 专家介绍说,美容行业中陷阱不少。有些美容店为了牟取暴利,在为消费者美容时,往往用劣质的美容产品冒名代替优质名牌产品,或打着“免费护理”、“免费赠送”等诱人旗号推销劣质化妆品。甚至多人使用同一套器具,给消费者造成严重后果。 专家提醒消费者,一定要分清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区别。按规定美容院是不能做动刀的医疗美容的,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未取得经营、执业资格的美容院却在经营与医疗美容相关的项目。 如何才能避免掉入美容陷阱?省消委会提醒:一是选择有执照的正规美容机构,二是做美容手术的技师必须有上岗证和资质证明,三是不要盲目听信广告宣传,“三天嫩肤美白”、“七天瘦身”的“神奇疗效”都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