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三日电 题:扶贫先从教育入手--访云南楚雄禄丰高峰自忠有限公司董事长起自忠
中新社记者赵江涛
云南的“松茸大王”起自忠对记者讲述了一个曾经使自己受到深深震动的故事:家乡一位美丽的彝族小姑娘突发阑尾炎,因原始的交通条件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而身亡。这一亲眼所见的悲剧使起自忠对自己家乡的贫穷感到不能容忍,总觉得应该为改变家乡的贫困做些什么。
如今,起自忠是第四批中国光彩事业奖章获得者。他以仅有的三十元人民币起家,在楚雄、边庆、丽江、西藏等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组织采收、加工松茸野食用菌出口,十多年仅发放收购资金就达七亿多元人民币,使很多农民脱贫致富。
通过松茸贸易,起自忠开始了自己的发家史,从赚到第一笔钱他就在考虑如何使自己的乡亲们一起致富,总想在合适的时机将他们都纳入自己的产业链条,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朦胧的开发式扶贫思路就是这样形成的。
但是事实上在后来的实践中这种想法遇到了一些障碍,他发现绝大部分农民有了钱只知道盖房吃喝,只顾眼前利益,钱花光了还是穷。逐渐地他得出一个结论:关键还是扶贫先治愚,只有把学习搞上去,村里的大学生多了,有知识的人多了,才能富起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采访中记者感到,起自忠坚持“义利兼顾”的营商原则更多地来自于其淳朴的传统价值观。
这位彝族老汉在一九九七年拿出五十万元人民币设立了“起自忠刘文芳教育奖励基金会”,以此来鼓励教师努力工作,为高峰乡多培养人才,同时这个基金会也对学习优秀而且家境贫困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资助。当时基金会首次颁奖引起了全乡人的轰动。
据高峰中学校长统计,先后七次颁奖合计人民币九万三千四百七十八元。在偏远的贫困山区,九万多元这个在城里人看来不是什么大数字的数字,但在高峰中学的师生却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据介绍,七年中,高峰中学考取中专、高中的学生逐年增多,目前已有四名被资助的困难学生在上大学,中专毕业已参加工作的十九人。
这些简单的数字昭示了中国贫困地区的状况,同时也记载着他们进步的历程。看到家乡发生的可喜变化,起自忠感到由衷的欣慰,他坚信再过几年,高峰乡的大学生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出来。起自忠说,农民致富不能没有知识和文化,我要把教育基金会坚持下去,让更多的孩子读书受教育,改变家乡百姓的命运。
除了关注和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外,起自忠还进行了很多诸如修路、建水库等基础建设项目。他的企业也起到了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据他自己介绍,他对能带动当地百姓改善生活感觉特别自豪,从高峰起步,起自忠的企业发展到了西藏、四川的很多地方,几乎都是贫困地区,累计支付的现金达七亿人民币,在起自忠的产业链条上培养出了上百位当地企业家。他因此也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常远出几十公里来接他,他也曾经被敬献了八十六块哈达,这在当地是极高的礼遇。
起自忠,地道的苦出身,一个源自于普通农民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抓住了追随中国经济起飞的历史性机遇,是从贫困山区走出的又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财富创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