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刘 萍
缺啥也别缺电!
当杭州、长沙等城市的多年未点过的蜡烛几次从市场脱销,似乎人们感觉到老天和人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因为不久前人们还在谈论电力过剩,转眼就有了电荒,而且还将持续到2006年,这是2003年继SARS之后中国经历的又一件措手不及的事件。全国大部分城市电厂开足马力,电网超负荷运行,调度的神经24小时绷紧,美国加州大停电的前车之鉴,沉甸甸压在人们心头,除此,大家在担心电网安全隐患。
“电荒是垄断造成的吗?”
“为什么垄断打破之前电力富裕,而改革之后反而紧缺?”
“电力过剩时可以改革,电力紧缺还改吗?”
“面对那么多阻力下一步电力改革应该作什么?”
聒噪声此起彼伏,改革陷入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理论争议、部门博弈、利益主体较量,电荒使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持续加温,随着改革的深入矛盾也日益突显。
在具体改革措施出台之前,大部分人在静观其变、三缄其口,电力改革正遭遇体制这道无法回避的电改屏障。
2002年国务院5号文拉开新一轮电力改革序幕至今,一路坎坷,几易其稿,其中艰难值得深思。电力和电信、铁路都属于国家基础行业,既关系到国计民生,又有其特殊性,尤其电力,电的不可储备性,需要电网保证任一时点的瞬时平衡,其技术要求相当高,加之垄断行业的改革,竞争与监管并重,对其制度设计又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因为此,在经济体制转型期进行电力的市场化改革注定要面对困难重重,甚至要比发达国家付出更多的代价。对于垄断行业改革的“攻坚”任务,简单照搬洋体制或固守旧体制可能都会使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误入歧途。
本刊希望用一定的篇幅来关注“电力改革与发展”,记者通过大量的信息整理、各方利益主体采访,并召集宏观专家和业内改革方案研究设计、实际操作专家开了两次座谈会,对当前的电力改革方向、困难和措施进行了深层探讨和梳理,旨在给大家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思路去理解——正在深水区的电力改革。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