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日本右翼分子屡次向中国挑衅,特别是3月24日我国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活动更趋活跃,有人声称要炸中国大使馆,右翼团体酝酿组织重登钓鱼岛,更有甚者,“日本皇民党”成员驾车冲撞我国驻大阪总领事馆大门,并人为放火,导致大门及领馆建筑受损。日本右翼分子破坏中国驻日领馆(如福冈总领馆、长崎总领馆)的事件过去也发生过,但仅限于一些小动作,如抹红漆、毁坏宣传橱窗等。这次明目张胆地驾车冲撞大阪总领馆,性质极其恶劣。根据《维也纳领事公约》规定,所在国应履行保护外国驻在使领馆的设施、交通工具和人员安全的义务,这是一个国际常识。这次事件严重违反了《维也纳领事公约》,是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发生的性质最为恶劣的破坏外交馆舍事件。中国驻大阪总领馆和中国驻日大使馆均在第一时间向日本有关方面表示了严重抗议。与此同时,日本警方发现,在一个名为“二频道”的网络论坛上有人在3月底发表文章称“要炸毁中国大使馆”。目前,日本警视厅和麻布警署已查封这一网站。
近两年来,中日间虽没有大风大浪,民间摩擦却时有发生。日本国内先后出现“中国威胁论”、人民币币值问题、福冈中国留学生杀人案等等,直至发展为直接采取破坏行动。这一系列的事件反映出日本右翼势力反华情绪强烈,较之以往手段更具有破坏性。
这些问题的发生,可以说是缘于日本国内大环境的变化,如经济低迷导致的自信心下降、民族主义情绪的急剧膨胀、对中国国力强大的心理不适应等等,也反映出日本社会在历史认识上不断发生偏差,社会大气候助长了一部分右翼势力反华气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受国际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日本国内政界及舆论出现明显的右倾化,民族优越论再度抬头,“新国家主义”膨胀,反映在外交上,就是在领土、防卫、历史、台湾等问题不断发难,使中日关系出现严重的磨擦。日本右翼再次刮起历史翻案风,否认侵略历史,反对国会通过《不战决议》。1996年,“日本青年社”等日本右翼团体多次登上钓鱼岛,从事设置灯塔等活动,企图使钓鱼岛“作为日本固有领土得到国际承认”。同年7月,日本原首相桥本龙太郎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此外,“中国威胁论”在日本似乎也有一些市场,日本政府的《防卫白皮书》明确提出“有必要关注中国军队的动向”。日本内阁府2002年10月的舆论调查显示,“对中国抱有亲近感”的人降到了45.6%,而“没有亲近感”的人增加到了49.1%。
日本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日中两国国民互信度减弱,政治关系转冷的主要原因是:战争结束已近60年,日本政治势力的分化重组,政治家换代,一些长期从事日中友好、能够正确认识历史、深刻进行反省的政治家相继离开了政坛,对中国有亲近感的政治家减少。主张同中国加强友好合作关系、对中国抱有好感的政党势力也大幅减弱。另一方面,战后出生的一代已淡忘了日本过去的那段侵略历史。尤其是一些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喜欢在中国人身上找毛病,反诬“中国人在不断制造两国关系中的摩擦因素”。特别是随着在战后出生的政治家增加,其中一部分受右翼政治势力影响较大。他们对中国的认识也源于右翼观点,从狭隘的民族主义出发,担心中国将来会取代日本主导亚洲政治和经济事务,对日本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日本国内经常出现“中国在亚洲谋求霸权”、“中国大肆增强军事力量”、“中国燃烧着对领土的野心”等论调,强调要对中国“保持高度警惕”。这些人称,如果放任不管,“中国将成为巨大威胁”。
日本右翼势力标榜自身根植于“草根”阶层。正如媒体评论的,事实上他们的观点也确实迎合了日本底层一些民众的意愿,因此对右翼势力日益强烈的反华倾向应引起关注。中日双方只有以更理智和冷静的方式正确引导、妥善处理,中日关系才能真正像“溪水绕过顽石,照样向前奔流。”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