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明代航海家、外交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在方方面面都在忙着筹备纪念活动之时,昨天在南京举办的2004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重要项目之一——郑和文化论坛上,记者却听到了专家提出警示:郑和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为此要做的纠正和宣传工作还是十分艰巨的。
郑和长期被误解忽视
北京大学的孔远志教授和杨康善教授通过对东南亚沿海国家与地区的长期实地调查发现,郑和在这些地区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四多,即:郑和寺庙多,郑和遗迹与传说多,用当地语言出版的郑和著作多,纪念郑和的活动和研究郑和的机构也逐渐增多。但在这些影响的后面,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大多对郑和存在着很多的误解。在大多数华人眼中,郑和(三保公)是祈福的神;在广大原住民的心目中,郑和只是传说中的“三保公”,他们对历史上的郑和及其伟大功绩了解很少。这与长期以来华人善男信女到郑和寺庙烧香磕头分不开,也与当地出版的有关郑和的书刊大多编译自《西洋记》有关。
孔教授介绍说:“由于西方的鼓吹,过去人们一提到航海家,就会想到哥伦布。”于是,在权威的《印度尼西亚百科全书》和《马来西亚百科全书》中,都介绍了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惟独没有中国的航海家郑和的条目。而更糟糕的是,孔教授到英、法、荷、意等国家作学术交流时,发现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当地学者少之又少,这些都是值得国人深思的。怎么样实事求是地介绍郑和,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郑和文化遗迹意义重大
中国科学研究院海洋研究所的郑一均研究员认为,南京是我国与郑和关系最为密切的城市,因此南京的郑和遗迹比较多。虽然历经600年的沧桑,现在还有诸如南京宝船厂遗址、马府及马府街、静海寺遗址、渤泥国王墓、郑和墓等可考察文物存留。这些文化遗迹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与其他的历史文化遗迹相比,南京还有其显著的特点:一是静海寺既是郑和下西洋鼎盛时期海上太平的历史见证,又是中国近代被帝国主义从海上入侵导致丧权辱国的历史见证。同一遗址,却见证了截然不同的两段历史,凝聚了中国由对外开放到闭关自守,由强盛到衰弱的历史教训,这是其他遗迹所不具备的;二是这些遗迹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海洋文化,是中国面向世界,从海上发展贸易并达到封建时代顶峰的历史见证;三是在这些遗迹中,很多都反映了郑和的宗教信仰与下西洋事业的密切关系;四是这些遗迹中,宝船厂与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海船制造和寺塔建筑方面所达到的最高水平,这也是其他遗迹所不能代替的。
郑研究员认为,南京郑和遗迹与其他遗迹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代表着中国古代历史中在海洋上最强大的时期,即或在那个年代,中国在海外也从不实行侵略扩张政策。因此,对于现在和未来,这些遗迹向人们昭示着中国与各个邻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是一如既往的。
信报记者王健特约记者韩红林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