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假日办执行主任张希钦称,“五一”假日旅游各主要指标的同比增长率均达到二位数,其中全国民航客运收入实现16亿元,同比2002年增长18.5%;铁路客运实现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13.8%;而对31个重点旅游城市监测的商业与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增幅均高于往年。而在全国假日办公布上述数字的前后,一些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也不约而同地数完了旅游的“银子”,先后公布了地方的旅游“进账”。笔者作为一个公民,此时却很想问一下相关统计部门:“五一”长假中的付出是多少?为何不见有关数字公布?
人们知道,不管是商家的经济活动还是政府的行政工作,也不论结果如何,总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也就是说只有在相关投入成本清晰的条件下,才能根据有关的收入作出是否划算的最终判断,否则只算收入不讲成本,从经济的角度看,这种商人十有八九不是一个真的商人;而不计成本的政府,也同样不能说是一个成熟的政府。但用此眼光看,现在的地方政府在黄金周后,似乎很少有相关的成本数字公布,例如在黄金周中,旅游景点、特别是一些古迹的环境污染甚至破坏有多少?拥挤交通中的车祸、人员伤亡有多少?因集中长假所带来的物价上涨及服务质量下降又是多少?应该说,这些都是黄金周中的负效应,同时也是长假所付出的有形无形成本,且其中有的还是不可再生的成本,这些是否也应该予以统计并将之公布,以让社会公众能在一个可比较的条件下,对黄金周作出自已的内心评价?
其实要注意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早已在理论上确立,可具体到当前和以前的一些黄金周盘点,似乎一些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并没将这发展观融入日常的工作当中,别的先不讲,就拿目前的黄金周盘点来说,只统计与公布收入之举,似乎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的粗放发展思维,只要想一下,世界上有不算成本的收入吗?而不算成本或不公布成本的收入,到底有多少实际社会意义?要警惕!
所以,对黄金周的相关统计部门来说,不仅要算收入同样更要算成本,要在公布收入的同时也公布成本,而且最好还要有一个“投入产出比”的结果,否则光有收入数字,就很难让人对此叫好。因此笔者就此也想建议有关部门:把黄金周的“成本”也告诉公众!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