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所到之处,除了掀起一场“中国热”之外,还给每一处留下了一份联合声明。由此,中国与欧洲主要大国,都建立了稳固的高层会晤机制。相较于其他大国间的关系,这无疑是引人瞩目的
本刊记者/杨中旭冯亦斐
5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开始了他为期10天的访欧之旅,行程依次为欧盟总部、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英国和爱尔兰。人们注意到,此前一天,欧盟刚刚完成其历史上的第5次扩大,新增了10个成员国。温家宝成为欧盟此次扩大之后第一个到访的外国政府首脑,其出访时机绝非偶然。
日本报纸就此载文说,这显示了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蜜月关系”。
另两个有力的佐证是,欧盟理事会秘书长索拉纳和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刚刚在今年3月和4月分别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中欧联系之紧密,前所未有。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大卫·卡尔注意到:“温家宝的主要目的是谈贸易和经济。当然了,他访问的日程是中国和欧盟之间非常有意思的战略日程。”
引人关注的变化还包括:中欧关系始自去年的新称谓——“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中国和受访5国分别发表的联合声明——政治对话成为主流,昭示着中国与欧盟内部各成员国关系的跨越式发展。
单边主义的制衡力量
“欧盟与中国关系的加深,当然是为了共同制衡美国的单边主义。”年届75岁的欧盟前驻华大使杜侠都对中国《新闻周刊》直言不讳地说。
以法德为核心的欧盟在去年伊战之前与美国产生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分歧。法国和德国公然挑头反对美国对伊开战,而美国人也睚眦必报——2003年6月,西方八国首脑会议在法国埃维昂召开,美国总统布什不顾礼节,提前一天离开会议去非洲访问,以此表达对法德的不满。
力量不断增长的欧盟,虽然在去年伊战期间发生了“新欧洲”与“旧欧洲”的分裂,但欧盟的核心法德两国坚持多边主义的立场并未动摇。而“多边”是中国一贯的立场。中国与“旧欧洲”的关系,因为美国单边主义的客观存在,变得接近起来。于是,在中德联合声明中有了这样的表述:“两国对重大国际政治问题的看法存在着广泛的一致”。
欧盟对外关系委员会委员彭定康表示,温家宝对欧盟的访问“极为重要”,是欧中关系史上又一重要篇章。他还指出,在过去5年中,欧中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变化当然来自于中国与欧盟双边的主观努力。1999年江泽民主席访问法国时,曾受邀前往希拉克总统在故乡科雷兹省的私人别墅。国际关系中,受邀访问东道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的私人住宅,被视为双方关系极为友好的象征;次年,希拉克回访中国,也曾到访江泽民的故乡扬州。而去年胡锦涛就任国家主席后的第一次出访就到了欧洲。
温家宝的访欧显然使中欧关系更进一步。
中国与欧盟在2004年5月6日的联合新闻公报中称,温家宝总理对欧盟总部进行的首次正式访问,对促进双方互利合作、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欧洲的“中国观”发生了变化,中国也借这次机会,表达了中国更加重视与扩员后的欧盟关系的立场。格拉斯哥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大卫·卡尔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中国希望能够随着欧盟的扩大,通过一个常规的渠道,知晓欧盟内部改变的方向,观察其政策和制度的变化,这能使中国在欧盟内部进一步扩大利益。
升温的双边对话
温家宝所到之处,除了掀起一场“中国热”,还给每一处留下了一份联合声明。这些联合声明合起来看,就是一个稳固的合作机制。
在中德联合声明中,双方约定建立中德总理的定期会晤机制。而中意两国也决定建立政府委员会,“旨在指导、协调和核查中意在政治、经贸、文化、科技和学术等各领域的关系”。中国与比利时也对元首或政府首脑互访及高级官员的年度会晤做了安排。
温家宝抵达伦敦之前,英国《泰晤士报》引人瞩目地报道说,中英两国政府已同意未来两国政府领导人每年举行高峰会,结束双方20年来的冷漠关系。而英国以往从未与欧美以外的国家举行年度峰会,除了北约与欧盟,英国首相布莱尔一向不愿承诺与其他人定期会谈。中英联合声明5月10日在伦敦的发表,证实了该消息的准确性。
这样,加上已有的中欧及中法、中俄定期会晤机制,在中国与欧洲的几个主要大国,尤其是在联合国的四个常任理事国之间,都建立了相应的峰会机制。这种机制对于全球格局,尤其是制衡单边主义方面,其积极的作用值得期待。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中国问题专家埃里克·赫金伯森对中国《新闻周刊》评论说,温家宝的这次访问试图推动联合国的作用。
在另一方面,加强分别对话,这也是中国对欧政策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与欧盟各成员国进行全方位的对话与沟通,”大卫·卡尔认为,“这是中国对欧盟成员国战略上的变化。”
从历史的脉络来看,欧盟虽然在向统一迈进,但是,各国主权仍在,各国情况千差万别,往往在对外政策上陷入近乎无休止的争吵,统一意见的出台费时费力。10个相对亲美的“新欧洲”国家的加入,更平添变数。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在继续巩固和欧盟的关系的同时,加强与欧盟内单独的国家,尤其是主要国家的关系,是一种颇为现实的策略。
此番温总理出访的焦点,一是要求欧盟给予中国以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一是要求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完全解决这两个问题,虽然尚需时日,特别是有待欧盟各国统一意见,但中国已获得多个国家承诺支持。如德国总理施罗德以及其他多个国家都明确表态,支持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与此同时,德国与法国都明确表态,支持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但关于解除武器禁运,在欧盟内部却受到了美国的盟友——英国的反对。英国和丹麦一起,固执地认为售华武器会打破海峡两岸的军事力量对比。
虽然仍然有着对于中国在人权方面的指责,但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欧洲问题专家王绍光指出,这不过是宣传的需要而已,“战略家和宣传家的说法是不同的”。就总体而言,温家宝的造访无疑使中国与欧洲、尤其是一些主要国家走得更近。至于现在的一些分歧,包括市场经济地位和武器禁运问题,按王绍光的说法,解决都只是时间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