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李萱娜俞铮)北京的交通状况日益成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1400万居民的烦恼。不断拓宽的道路依然无法解决车多、人多造成的拥堵。
几位知名专家学者在2004年科技活动周的一个城市交通研讨会上指出,治理交通状况必须从根本上着手,长远的空间发展规划是解决城市交通困境的良方。
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说,北京应该发展成一个多中心城市。多中心结构就是指城市一边沿着山,形成一个弧形,交通将因此自然形成一个大X型结构,从而疏散城市中心交通、强化城市的多层次性。
北京市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显示,市内严重堵车路段已从1994年的36处增至2003年的87处。城区三环路以内110条主干道中,80多条的流量已达到饱和状态。二、三环内高峰期汽车时速已从1994年的45公里降到2003年的12公里。约40%的北京人上班需花费一小时以上的时间。
吴良镛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城市中心地区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郊区则发展快速交通干线。城市中心交通疏散后,原有的旧城才能得到保护,交通拥挤状况也能得到缓解。
他说:“明天的基础设施,应该跟城市发展方向、城市改造建设和自然环境改善相结合。”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教授说,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在于整合——整合网络、整合枢纽、整合应用管理体制。
他特别指出,在将部分城市功能从中心转到副中心或卫星城时,要避免开发建设超大住宅群。在规划新城时,必须考虑相应的交通配套设施以及社区内部的就业潜力。
“社区内部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减少通勤者对于城市交通的依赖,”他说。他同时建议,通过实施弹性工作制来调整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禹说,智能交通系统也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智能交通系统包括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多媒体公交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优化信号灯的控制来改善拥堵路口的车流、人流通过能力。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钱立新研究员提议,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新北京交通体系。
数据显示,人口为1000万的巴黎拥有1000公里城铁,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80%以上;伦敦、东京、纽约、汉城的这一比例都在70-80%。而人口为1400万的北京,只有95公里轻轨和地铁,占公交比例为15%左右。
钱立新说,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必须靠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交工具来解决交通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对于引导北京城市布局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完)(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