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郭京花)一向喜欢标新立异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今年又有“创意”:金棕榈奖首次颁给一部纪录片——《华氏9·11》。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部由美国导演迈克尔·摩尔执导的影片在法国戛纳获得了大奖,却在美国本土遭到封杀。难道欧洲人与美国人又生歧见?
影片遭封杀,当然和内容有关。纪录片《华氏9·11》是围绕“9·11”事件以及伊拉克战争拍摄的,据说该片还揭露了布什家族和本·拉丹家族两代人之间的恩怨以及“9·11”事件的幕后交易。用摩尔自己的话说,影片展示了许多观众“前所未见、前所未闻”的事情,里面有不少镜头是在伊拉克跟随美军的摄制人员拍摄的。摩尔对他拍摄此片的目的直言不讳,就是要批评“在世界上制造了许多混乱的”美国外交政策,制止它的推行。
眼下美国正值大选年,竞选连任的布什总统遇到了不少麻烦。且不说伊拉克局势动荡不安,最近又曝出让美国政府十分难堪的虐俘丑闻。若此时上映摩尔的影片,对布什政府面对的形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表面看,《华氏9·11》的禁演是迪斯尼公司拒绝按合约在美国本土发行此片,有暗中“做手脚”之嫌。但摩尔认为,迪斯尼的背后是白宫。他在《文集》杂志组织的一次讨论会上透露,布什的一个亲信曾向他的电影发行人施压,试图封杀该片。
今年50岁的迈克尔·摩尔在美国并非无名之辈。他曾因《科林拜恩的保龄》获2002年戛纳电影节“55周年奖”和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多年来,他以批评的目光审视美国社会,以讽刺的手法针砭时弊,伊拉克战争以来更成为反对布什政府的象征。
明知白宫不喜欢《华氏9·11》和摩尔,也明知片子在美国被禁,可戛纳电影节还是对此片大事张扬,评委会也不惜打破常规,把从来都是授予最佳故事片的金棕榈奖给了这样一部纪录片。“戛纳挑战布什”,这是欧洲媒体和美国媒体在《华氏9·11》获奖后的一致反应。在伊拉克问题上,欧美之间一直存在分歧,大多数欧洲人反对伊拉克战争。应该说,摩尔的影片迎合了欧洲人的反战情绪,把金棕榈奖授予《华氏9·11》也被视为对美国一意孤行感到不满的宣泄。意大利《晚邮报》写道:摩尔的胜利将被视为大西洋两岸矛盾中的一个“新论点”。
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节是世界电影艺术界的盛会,以往戛纳电影节强调文化、艺术和创作,也对好莱坞的工业化生产和商业性运作不以为然。然而这一次,戛纳电影节似乎有了层“政治先于艺术”的色彩。尽管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们极力解释,说他们投票不是出于政治考虑,而是因为电影确实拍得好,是艺术选择。但媒体说,这是“自欺欺人”。西班牙《ABC》日报称,《华氏9·11》在电影院未必能赚多少钱,但从政治或世界和平的角度讲,它是一个“胜利”。(完)(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