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相继进入了一个大的战略调整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战略和战略理论,各国战略理论研究十分活跃,新的战略理论、战略概念、战略思想和战略观点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由于各国所处的战略环境不同、追求的战略利益不同、设定的战略目标不同,其战略调整的内容、战略理论创新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尽管如此,各主要国家的战略调整和战略理论创新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战略理论更趋外向化,或者说主要国家的战略理论逐步向以海外干涉和国际参与为主的外向型战略发展。 在冷战时期的两极体制下,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着激烈的对抗与竞争,其军事战略带有明显的扩张性特征。但在相互确保摧毁的战略均势下,美苏两家为了避免世界大战尤其是核大战,都强调采取谨慎而有限的对外扩张战略。其他一些国家或依附于超级大国,或实行中立自保的政策,其军事战略大多属于内向型的防御性战略。 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逐步形成,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发展,世界大战的危险已然消除,然而冷战时期被掩盖和压抑的民族分裂、宗教纷争、领土争端、资源争夺等各种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天下仍不太平。加之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加大,世界越来越变成一个“地球村”。在这种新形势下,各主要国家为了追求更大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纷纷调整各自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其战略理论逐步呈现出外向化发展趋势。 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凭借其超强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更加肆无忌惮地采取对外干涉行动。老布什政府制定的冷战后美国第一个军事战略,即地区防务战略,明确规定了美军必须积极干预发生动荡和危机的地区事务;克林顿政府根据预防性防务战略理论,制定了灵活和选择参与军事战略,后来又制定了塑造-反应-准备战略,明确提出要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在全世界塑造对美国有利的国际环境;小布什政府上台不久又制定了击败与防范战略(即先发制人战略),明确要求对恐怖主义国家和组织以及所有敌视美国的中小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从这几次战略调整的内容看,美国的战略理论和军事战略,与过去相比更具扩张性、干涉性和侵略性。 俄罗斯为了恢复其大国地位,改变原来的纯防御战略,更加重视加强独联体军事一体化,维护传统势力范围,其军事战略具有一定的外向型特征。日本为了争当世界政治大国,要求自卫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直接向海外派兵,其战略理论已实现了由“专守防卫”型向海外参与型的根本转变。印度在谋求南亚地区霸权的同时,近年来又积极向区域外扩展,提出了“面向东方”战略和中亚战略,极力向南中国海和中亚地区渗透。欧盟提出了“危机反应”战略,去年又正式制定了《共同安全战略》纲要,要求将欧盟安全区扩大到东欧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将应对威胁的第一道防线建立在传统防区之外。东盟国家的防务政策和战略理论已由重点维护国内治安和平息内乱,转向加强区域内军事合作和维护地区安全。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