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北京时间5月24日,国外主要媒体的国际时事评论摘要如下:
*** 美国《纽约时报》:戴高乐机场的教训
戴高乐机场是由法国著名设计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的,他使用钢筋混凝土、钢材和玻璃设计,创造全新的建筑形态、模式和空间,以绝无仅有的宏伟气度成为建筑界的一大创举。但如果证明事故是因为结构原因造成的,那么将引来建筑界的一场争论,即建筑领域如何在使用新材料和新理念追求美观的同时,还能同时保证建筑质量。安德鲁也参与设计中国国家大剧院,这是另一个典型的非传统设计。戴高乐机场的教训应该让我们引以为戒。
·美国《纽约时报》:布什要一条道走到黑
伊拉克问题使布什总统颜面尽失,他的支持率直线下降。国内反对声一片,而军队也越来越感到厌倦。布什总统计划今晚发表演讲,阐述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战略。但不要被迷惑,这个总统仍然是那个利用9·11袭击后民众对恐怖主义的恐惧,精心策划发动伊拉克战争的那个总统。现在的美国人不仅仅要面对国家仍处在战争状态的事实以及恐怖主义的威胁,更令人恐惧的是,美国人可能被绑在一辆已经完全走错了方向的车上,而这辆车的“司机”还要一条道走到黑。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五角大楼让美国在伊拉克遭遇惨败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及其亲信认为,美国可以解放一个国家,却不需要和这个国家的人民商量。正是由于五角大楼毫不尊重伊拉克民意,导致了伊拉克人民的反抗,数百名美国士兵和数千名伊拉克人毫无意义地死去。反恐战争和全球民主化事业也遭受了损失。目前发生的情况最终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也背叛了美国有关在伊拉克实现民主的承诺。
·英国《泰晤士报》:美国应阐明其对伊战略
现在是白宫站出来清楚阐明伊拉克问题的政治策略的时候了。这一进程将从布什总统今晚在美国陆军军事学院的讲话开始,布什总统将在未来五周内进行六次讲演,详细阐述对伊政策。布什应该阐明首先要做的事情:使伊拉克走向民主,确保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项决议承认伊拉克政权移交进程,结束有关未来伊拉克政权形式的讨论。
·以色列《国土报》:以色列应该完全迅速地撤离加沙
由于未能得到利库德集团内部的支持,以色列总理沙龙匆忙宣布修改原有从加沙地带单边撤出计划。新计划将改变原先一次性全部撤出的方案,而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分步骤撤出加沙地带,按照新计划,拆除加沙定居点需要几年的时间。事实上,沙龙仍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推行原有计划。第一,撤军计划属于整个以色列国,而不是利库德集团成员。因此,沙龙可以将这一计划交由全民公决。第二,沙龙也可以说服内阁批准其最初方案,而不改变原有方案。
·韩国《朝鲜日报》:韩美同盟的退步和朝鲜关系的未来
朝鲜和日本之间的第二次首脑会谈给此前因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陷入僵局的两国关系带来了一丝曙光。这一次,日本并没有通过六方会谈这一多边协商框架,而是通过与朝鲜的双边协商取得了成果。朝日关系的进展将给美日关系、朝韩关系、韩日关系带来微妙的变化。如果韩美关系继续恶化,朝日关系进一步得到改善,东北亚对朝鲜的态度有可能以美国为中心,而不是现在的韩美同盟为中心。韩国政府应该进行外交努力,使朝日复交会谈和日本的对朝经济援助有助于六方会谈。
·日本共同社:小泉访朝用援助交换家属回国?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22日同朝鲜总书记金正日会谈,成功带回了5名被绑架日本人家属,双方还同意就重开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进行协商。小泉此举是想在日本参议院选举前展示政府所取得的外交成就。但是,10名怀疑被朝鲜绑架的日本人仍然下落不明,朝鲜也未在核问题上作出让步。朝日首脑会谈只进行了1个半小时。首相亲自访朝,给人的感觉不过是以粮食援助等来换取接回家属而已。
(孙晓慧)
(中国日报网站声明:以上所摘国外媒体评论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