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毒韭菜”事件已过了一段时间了,可仍有些市民对此心有余悸,不敢吃韭菜,生怕被毒韭菜撂倒。
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毒韭菜”事件后,虽然个别农贸市场设立了“315标识”的推荐牌,但多数市场没有安全保障措施,有关部门也再没有发布有关检查信息,人们不知道现在市场上“毒韭菜”还有否。因此,到饭店就餐都不敢点带韭菜的。虽然也有些市民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因为他们搞不懂什么有毒,什么没毒,想吃就吃,但绝大多数市民还是不敢贸然开口。
上周六,欣闻今年商务部等11个部门将联合行动,从市场流通环节入手,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施绿色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等措施,集中整治食品市场,并在明察暗访的基础上,向消费者集中推荐好的品牌,曝光劣质品牌。这表明,国家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施以有效的办法了。
于是笔者有个想法,我市的有关部门能不能建立食品市场的检查报告制度,每周发布一次,告诉市民食品市场质量信息,或对发现的问题如“毒韭菜”事件进行跟踪检查,不要非等到有人中毒后,才当“马后炮”。如果能对有毒食品及时预报,那就更好了,市民不仅尽可以放心吃东西,对有关部门也会更加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