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去市图书馆,在阅览室发现一种现象。于是,我写了一篇题为《求知欲还是占有欲》的文章,寄往《鞍山日报》。不久《鞍山日报》刊登了这篇文章。我自豪极了,就此,我的写稿积极性大大被激发,面对我们这座愈来愈美的城市,我从未有过这么细致的观察力,感受着她的变化,并把美的东西记录下来,赞颂之;把美好中的瑕疵也记录下来,批评之。《鞍山日报》陆续登载我多篇这类小文章。
表现欲特强的我,在朋友聚会中自然多了一项展示自我的资本,我把登有我文章的《鞍山日报》拿给他们看,见我兴奋的样子,朋友说,你这么爱好这个,《鞍山日报》版面又紧张,要想多见报,就得和编辑搞好关系,请吃饭拉近感情。我说,采用我稿件的编辑叫赵晓砚,从未谋面,甚至连电话都没通过。朋友说那哪行。
转眼2003年春节到了,春节前人忙碌心浮躁,难以静下心来写稿。春节后第一天上班,我就收到了赵晓砚编辑的约稿电话,党报编辑主动与业余作者约稿,着实让我自豪。我庆幸没有听朋友的话,否则,让那种很唐突的带有企图的请客吃饭,玷污了我和编辑之间纯洁的关系,真的会让我后悔不迭。
我在2003年和《鞍山日报》有两个巧缘。3月8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是我们女性的节日,各企事业单位都会放上半天假,有的还会送上一份礼物,作为对女性的关爱;这一天,母亲会收到儿女的祝福,妻子会受到丈夫的关照。3月7日———“三八”妇女节前一天,《鞍山日报》刊登了我的文章《影像的变迁》,这令我惊喜异常。我把她视作《鞍山日报》送我的节日礼物。我同其他姐妹一样,既是妻子又是母亲,还有自己的工作。不一样的是,我比她们多收到一份礼物,我感到幸福极了。
我和《鞍山日报》结了缘,也就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我看《鞍山日报》如同过筛子,她的细微变化都会被我察觉。2003年12月23日是我的生日。12月20日《鞍山日报》又刊登我的一篇文章《两块钱》,在我生日的前夕,又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采用《两块钱》这篇稿件的编辑叫于智,比起通过一次电话的赵晓砚更是陌生。焦万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