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
台“导弹司令部”算盘打得“精”
5月初,英国著名军事杂志《简氏防务周刊》透露,台军今年4月1日成立了新的“导弹司令部”,该“司令部”由台湾陆军掌管,最初装备有PAC-2型“爱国者”反战术导弹系统、“天弓”地空导弹系统,以及MIM-23改进型“霍克”地空导弹系统。今年7月1日,“导弹司令部”将接管台海军在海岸部署的“雄风”反舰导弹系统。台“导弹司令部”将最终掌管超过2000枚导弹。台湾还计划在今后5年中购买3套至6套“爱国者-3”(PAC-3)反弹道导弹系统,这些导弹统归“导弹司令部”掌管。
英国《简氏情报评论》近期报道说,台北正在加大对激光技术的投资,以对抗大陆日渐增长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威胁。来自安全政策华盛顿智囊团的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希尔今年3月7日在台北说,上述技术将是替代采购“爱国者-3”(PAC-3)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可行方案。
爱国者导弹 |
另外,据台湾《雅虎新闻》2004年1月22日报道,台湾前“国防部长”汤曜明将把执行“精进案”、规划台湾防卫能力和构建导弹防御体系列为2004年台军建设的重点。为应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威胁,台军已积极筹建导弹整体防御系统,提升联合防空、反导及防御性反制作战能力,包括成立“导弹司令部”,构建陆基导弹作战与主动防御能力,加强中、南部地区反导弹战力,逐步建构全岛低层导弹防御体系。
为提高导弹预警能力,早在1999年11月1日,台“国防部”施政报告中提出一个“安邦计划”——即构建新式“陆基远程预警雷达系统”。今年3月31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决定将价值17.76亿美元的两套远程早期预警雷达“铺路爪”及相关设备卖给台湾。于是,今年“安邦计划”正式上马。
台湾当局不遗余力地发展导弹进攻和防御能力,增强导弹预警系统,扩充其导弹数量,企图和大陆在导弹上一争高下,最终实现以武拒统的目的。不过,这样的算盘怕是打错了。
大把美钞买来一锅“大杂烩”
台湾图谋部署导弹始自上个世纪60年代。80年代以后,台军一方面从国外购置导弹,另一方面自行研制部分导弹。到90年代末,台湾除了没有地地导弹外,陆、海、空三军拥有30余种各种型号、各种用途的导弹。
台湾陆军主要有“陶”式、“海尔法”和“昆吾”三种反装甲导弹,“爱国者-2”型防空导弹、“霍克”地空导弹、“天弓-1”型与“天弓-2”型地空导弹、“小槲树”地空导弹、“毒刺”肩扛式地空导弹、“复仇者”车载近程地空导弹等。其中“爱国者”导弹是美国研制的第三代全天候、多用途地空导弹,曾在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台湾于1996年从美国购得3套约200枚此型导弹,该导弹飞行速度5马赫,可拦截高、中、低空来袭的飞机和巡航导弹,也能拦截地地战术导弹。
天剑导弹 |
海军主要有“标准-1”型中程舰空导弹、“海上小槲树”舰空导弹、“迦伯列-2”型反舰导弹、“雄风-1”型近程反舰导弹、“雄风-2”型中远程舰舰导弹、“雄风-3”型超音速反舰导弹、“鱼叉”反舰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等。其中“鱼叉”反舰导弹用于攻击130公里以内的海面目标,飞行速度0.9马赫,飞行末段导弹能根据所攻击目标的位置选择多种攻击路线,是目前现役的西方反舰导弹中最先进的一种。2000年9月,美国售台71枚“鱼叉”导弹和10套导弹舰载发射装置,装配在“成功”级导弹护卫舰上。
空军主要有“响尾蛇”系列空空导弹、AIM-120C中程空空导弹、“麻雀”中程空空导弹、“天剑-1”型、2型中程空空导弹(包括最新的“天剑-2A”型)、“小牛”空地导弹、“小斗犬”空地导弹、“米卡”中程空空导弹、“魔术”近程空空导弹、“麻雀”地空导弹以及已经研制成型的反辐射导弹。AIM-120C是美军现役最先进的中程空空导弹之一,其最大射程可达80公里,飞行速度近4马赫。美国于2000年4月批准售台200枚此型武器。另外,台湾“中山科学院”正在实施一项“红影计划”,目的是研制新一代近距空空导弹,有望于2010年取代现役“天剑”型导弹。
另外,台湾于上世纪80年代研制出一种射程达100公里的“青蜂”地地导弹,但没有投入批量生产和部署;反导武器方面,台湾正在“天弓”导弹基础上研发反弹道导弹,并开始筹划发展太空导弹系统。
致命弱点:先天不足
从表面上看,台湾军队的导弹武器系统似乎种类齐全,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台湾的导弹武器装备中,自己研制的份额相当少,而且“土”中夹带着“洋”味。其中,大部分导弹是从美国进口,此外,从法国购买了“米卡”与“魔术”,从以色列购买了“迦伯列”。大量外购洋导弹,不仅造成了对外依赖性大,而且由于品种多、产地杂,致使测试支援、技术维护、软件支持等保障设备兼容配套性差。外强中干的洋货“大杂烩”,难以形成合力。另外,在实战中,主动权与生存力是攻击性武器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台湾自知在导弹进攻能力上和大陆相差太远,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反导系统上,尤其是今年3月份美国答应出售给台湾“铺路爪”雷达后,台湾就开始狂妄地吹嘘自己的反导系统已固若金汤,不再惧怕大陆的导弹了。
我们知道,反导系统是一种技术非常复杂、成本极其高昂的作战武器系统。尽管世界上多个国家已经拥有了反导系统,但总体上看,这些武器系统还很不成熟。原因之一就是卫星预警或远程相控阵雷达预警系统还有许多缺陷,不能为反导系统提供充分的时间,如在海湾战争中,许多“爱国者”导弹就是匆忙发射,甚至来不及发射,整个战争中,拦截成功率还不到9%。台湾在引进“爱国者”导弹后,同样需要远程导弹预警系统为其提供早期预警,即使有远程导弹预警系统支持,它仍有无法克服的缺陷。因为台湾岛狭长,东西最宽处约140多公里,南北延伸394公里,从军事角度分析,台湾岛本身几乎没有战略纵深可言。据军事专家分析,如果对方在300公里处发射导弹,即使“铺路爪”能在第一时间作出预警,其反应时间也只有短短的几十秒,台军“爱国者”防空系统根本无法有效组织拦截。况且,一旦发生战事,台军的雷达系统必然是首要被攻击目标。“铺路爪”雷达体积庞大、目标明显,并且无法机动,多数情况下只能成为别人的靶子。
退一万步讲,即使台湾的预警能力能起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目前装备的“爱国者”导弹是使用爆炸碎片来摧毁目标的,因此,它对导弹的防御能力十分有限。特别是台湾目前只装备了少量该型导弹,故只能防御点目标。一旦战事爆发,在饱和式导弹攻击面前,这种导弹防御只能是杯水车薪。
其实,海外军事专家认为,只需发射96枚导弹,台湾岛内的军事力量便会受到致命打击。台湾军方私下也承认,台湾本岛可承受的导弹攻击量仅有100枚左右,若对方发射大量导弹,台湾指挥中枢、空防体系、导弹阵、机场、港口等目标,将受到外科手术式打击,防御体系将遭到致命摧毁。
大陆导弹坚决捍卫祖国统一
1955年,新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导弹事业。1956年10月,中国的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1957年深秋,近200名从陆海空三军挑选出来的精英,聚集在北京西南的长辛店,开始了中国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历程。
我国防空导弹 |
1958年3月,按照中苏签订的合同,苏联导弹组102名专家踏上了中国的国土,同时,两枚P-2近程导弹运到了满洲里。这一年,中国海军第一个导弹部队在秦皇岛组建。1959年4月,苏联向中国提供了2个连的P-15型反舰导弹(西方称为“冥河”式反舰导弹)。1958年10月,中国西北综合导弹试验基地正式成立。
然而好景不长,1960年8月,正当中国导弹仿制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时,赫鲁晓夫下达了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的命令。毛主席以其特有的气魄,沉稳而有力地对当时导弹科研人员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1960年9月10日,也就是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17天,中国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第一枚P-2近程导弹,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试验史上的第一页。
中国中程地地导弹 |
不久,以仿制为主的国产第一枚近程导弹制造出来了,人们称它为“东风1号”(DF-1)。从此,中国的导弹研制正式开始了。先是研制出了高性能的推进剂,接着是自行设计的中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1963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了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战略导弹。1966年7月1日,我国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周总理亲自将这支部队命名为第二炮兵部队。
1980年5月18日,中国的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向太平洋海区发射成功。1982年10月,中国潜地导弹试验成功。1985年5月,我国首次用机动发射装备成功地发射了地地固体导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大阅兵上,首次公开亮相的中国导弹部队震惊了全世界。美联社报道说:“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展示了它的实力,显示了中国有相当高的制造水平,足以防御任何形式的战争。”在国庆50周年大阅兵上,中国的导弹部队展示了其更加威武的雄姿,再次震惊了全世界。
199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海公海海域进行地地导弹发射演习,6枚导弹全部命中目标。199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再次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诸军兵种联合演习,4枚空地导弹准确地落在了预定海域。
中国中程地地导弹 |
目前,我国已完成了陆基近程、中近程、中远程到洲际核导弹的研制和生产。世界上现有的几乎所有导弹,中国都有研制和生产能力,并且数十种导弹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的导弹部队已具备了全天候常年作战能力、快速机动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成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祖国统一的强大力量。
导弹是未来战争的主角
从兵器发展演变的历史看,导弹的起源与中国古代发明的火箭密切相关。火箭这个名称出现于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当时魏国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装上火把,这大概就是导弹的雏形。公元682年,我国药学家孙思邈在《丹经》一书中,第一个提出了配置火药的方法。自火药问世后,各类火箭纷纷出现。在美国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内,还耸立着一尊中国古代武士持火箭发射筒的雕塑。
现代导弹是在现代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战前的德国,在火箭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1933年,德国火箭专家多恩伯格和布劳恩一起领导的火箭研制组着手研制两种火箭,一种是外形酷似飞机的飞航式火箭;另一种是飞行轨迹为抛物线型的弹道式火箭。火箭飞行试验在1937年冬季进行,点火命令下达后,火箭缓缓离开发射架升至几百米高空,然而火箭发动机突然熄火,很快就坠入大海。试验失败。但是,失败并没有让布劳恩等人丧失信心,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1942年10月13日成功地把改进后的A-4火箭送上蓝天。A-4火箭后被命名为V-2导弹。两个月后,布劳恩等人研制的另外一种飞航式火箭获得成功。这种火箭被命名为V-1导弹。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式导弹和第一枚飞航式导弹,于1942年年底相继在德国诞生。
我军反舰导弹 |
二战后期,希特勒共疯狂地向英国发射了V-1、V-2导弹12370枚,炸死8242人,受伤者不计其数,给当时的英国民众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恐慌。二战后,美苏两国均从德国获得了制造导弹的绝密资料和大量的科技人员。
二战结束后,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导弹。苏联于1957年10月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洲际弹道式火箭,美国为赶上与苏联在导弹技术方面的差距,从1957年开始,加紧发展中程和洲际导弹。此后,美、苏发展了多种型号的空空导弹、空地(舰)导弹、反舰(潜)导弹、巡航导弹及反坦克导弹。与此同时,西欧国家如英、法、德和意大利等也研制了不少类型的导弹,并且在战术导弹的某些方面还处于先进地位。当然,美国和原苏联(俄罗斯)是二战后发展导弹最早、研制品种最多的国家,它们代表了当前导弹技术的先进水平。
导弹武器的问世,改变了现代战争的作战样式。在马岛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导弹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作战效果,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导弹发展热潮”。近10年来,全世界各国研制的导弹型号达800多个,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加入了自行研制导弹的行列中。
如今,人类已迈入一个新的世纪,但是战争的乌云仍然笼罩着我们这个绿色星球的许多角落。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导弹武器总是在各个战场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甚至影响战争的进程。因此,可以说导弹仍是未来战争的主角。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