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采访全省整治假冒伪劣有害有毒食品的过程中,发现了3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发人深思:正规厂家生产的名牌奶粉害怕假冒伪劣,一些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也竟然害怕起造假贩假的,农村的奶粉受害者家长害怕投诉出售劣质奶粉的人。
“怪”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透过3个“害怕”,我们或许能够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李逵“怕”李鬼许多有害有毒奶粉是假冒名牌正品进入市场的,按常理说,那些被假冒的厂家对此应该深恶痛绝,及时向执法部门举报,但实际上,很少有厂家去主动投诉,并且还表现出“害怕”的奇怪神情———李逵怕李鬼。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呢?小西湖一批发市场中的一位厂家销售代表一语道破:原因很简单,(我们)要是一声张或举报市场上有假冒某某品牌的奶粉,劣质奶粉肯定是卖不成了,但是,消费者怕上当,连我们卖的正品也不敢买了。“这一阵子打假整治,我(卖)的正规奶粉一天出不了一袋。”猫“怕”老鼠执法人员依法打击制假售假是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代表政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但是,执法队伍里的少数人却不能认真履行职责,为了顾全部门和小团体利益,对制假贩假者听之任之,甚至心存惧怕。
因为是假冒伪劣,所以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进入市场。于是乎,制假贩假者利用糖衣炮弹腐蚀一些意志薄弱的市场监管人员,走旁门左道,在市场上祸害消费者。俗话说,吃别人嘴软,拿别人手软。一位个体户告诉记者:“(市场上)有没有假货,监管人员心里其实有一本账。因为有利益关系,他们和卖假货的人心照不宣。”受害者“怕”举报此次“有毒奶粉事件”中,受害者多为农民。他们购买的奶粉主要来自村庄附近的小卖铺,小卖铺的主人不是同村的村民,也是认识的熟人。通过某种关系买东西,价钱还可以便宜一些。事情发生后,受害者的家长往往有一种“自认倒霉”的心态,不愿意举报投诉,“害怕”得罪人。
一位受害孩子家长的话不无顾虑:“当初买奶粉时便宜了几块钱,现在有事了,再去找人家的麻烦,好像有点过意不去。一个村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举报了)以后还怎样相处?只好自认倒霉,以后不吃不就行了嘛。”受害者害怕得罪人,不举报,不投诉,给农村市场的打假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在一定程度也给劣质有害有毒奶粉提供了生存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