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且被惟一幸存的“南京慰安妇”指认的“慰安所”,一旦破坏,后果无法想象
相关部门:自己只是执行机构,而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拆迁许可证,同时在规划之初并没有收到此建筑的保护方案
新闻背景
南京利济巷2号是一座典型的民国风格建筑。据史料记载,利济巷2号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系民国政府杨善庆将军私有财产。日军攻占南京后,在此盘踞并将其更名为“故乡楼”,实为“慰安所”。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日、韩三国多位专家研究证明:利济巷2号系亚洲至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慰安所。去年底,日本军国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目前惟一幸存的“南京慰安妇”——朝鲜老人朴永心,曾在包括她本人在内的中、日、朝三国数位研究慰安妇历史的专家陪同下,来到了利济巷。老人指认出利济巷这所民国老宅就是她当年“慰安”的地方。
南京利济巷2号民国老宅,被多数史学家认为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且被目前惟一幸存的“慰安妇”指认的慰安所,正面临拆迁命运。
家住南京利济巷的部分居民早些时候陆续收到了一份给出指定日期的拆迁通知书,拆迁通知书让他们愤怒不已。
拆迁办人员已进驻
事实上,拆迁工作早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南京市房产管理局颁发的“宁拆许字2004第003号”的“房屋拆迁许可证”的许可下,南京市白下区拆迁办人员已进驻该地区负责拆迁工作。在这份拆迁许可证上清楚地标明,“利济巷2号18号(双号)”为拆迁范围,拆迁截止日期为2004年7月8日。早报记者昨日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居民已经搬出,还剩下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在坚守。
“可以迁出,但不能拆迁。”一位陶姓的住户称,从小就居住在这里的他一直听到过祖辈讲述的故事,他痛心地表示,利济巷2号大院内每个角落里都发生过惨绝人寰的故事。“不是因为我们住这里,而是因为利济巷慰安所是侵华日军血腥罪行的铁证!”这样的激烈言词已成为老居民的共同心声。
更有亲历过日军罪行的幸存者表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是南京人永远的痛。如今,记录当年日军暴行的重要证据竟然要被拆迁,这不是太糊涂了吗?!
文史专家深感无奈和失望
不少研究专家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慰安所文化研究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经盛鸿教授昨日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奈和失望,并称,自己的呼吁实在是太软弱无力了没能改变相关部门的决策。他说,南京有史可考的慰安所共有40所,绝大部分已被拆毁。
南京医科大学的孟国辉教授是国内研究慰安妇的专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利济巷慰安所是现存亚洲最大的,发现最为完整的慰安所。该慰安所的发现,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形成了很好的印证效果。利济巷慰安所的发现,不仅记录了日本军国主义者摧残人道的罪行,更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笔“可耻”的记录。如此重大具有极高价值的原始文史场所一旦被破坏,其后果无法想象,因为文物具有不可再创造性,复原的东西都是假的。
历史价值未获相关方面认可
那么,这样一座极具价值的建筑怎么会被列入到拆迁的计划之中呢?当地有文物专家透露:由于利济巷2号目前尚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文物部门无权对其实施法定意义上的保护。这样的说法也得到经盛鸿教授的证实,他告诉早报记者,从去年11月底得到朝鲜老人的指认,到眼下才不过6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处建筑的历史价值没有得到相关方面的认可,再加之该处也不是什么名胜古迹,而且一直被居民长期居住。
不过,经盛鸿教授还向早报记者透露,在他和一位日本学者的呼吁之下,南京市文物局的一位处长曾经出面开过研讨会,当时他是参加者之一,在会上很多专家都呼吁加以保存,即迅速采取措施保护好利济巷“慰安所”,并将利济巷建设成具有文史研究价值、反映民国文化特色以及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性质的纪念馆。但遗憾的是,专家们的意见最终没有被采纳。拆迁令还是出台了。
居民迁移补偿金难住政府
对于这一事件的最新进展,早报记者昨日致电南京市有关部门,答复均语焉不详。
一些曾对此次事件作过谨慎表态的部门后来也变得沉默。早报记者辗转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是,拆迁、房管以及规划部门的态度大致分为以下三种,“都是具体的执行机构,而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拆迁许可证,同时在规划之初并没有收到对此处建筑实施保护的方案”。
不过,现在惟一值得推测的一点是,“利济巷2号及周边的地皮早在两年前已经出让,当时并没有认定,这里是亚洲最大的‘慰安所’旧址,现在认定它的文史地位,并要求保存利济巷‘慰安所’,一旦冻结拆迁工程,需拿出数千万元资金,作为居民迁移的补偿金,责任方根本没有能力背上这个‘包袱’,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一位消息人士说。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