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屹:(《百姓故事》编导)
曾经在地方台做过十年新闻节目,2002年3月加盟《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梦想着在纪录片的苦旅中寻
找快乐。 |
李娟 |
赵海燕 |
张鹏
我是一个没有历史的人,甚至不愿意想起自己生于哪年哪月,一直行走在路上,只希望能走得更远一些。
叶丁华:(《百姓故事》编导)
误入歧途的干上了电视,才发现每个人的世界是如此不同,在别人的世界里,构筑了自己的世界 |
尹韬:(《百姓故事》编导)
上过大学,学的是理工科,专业是租赁与外贸会计。
有过正经单位——中国银行总行,在那儿获得了当时很宝贵的干部身份和这一生唯一专业证书——会计证
(现已过期作废)。离开银行,不是工作干得不好(可能还恰恰相反),纯粹是因为和它“性格不合”。
受过艺术教育,是在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考试考前辅导班,仅十三天(或十七天,时日已久,已经忘记)。
当过无业游民,期间拉过广告、拍过广告。过过兜里就剩一块钱的日子。
当过临时工,那是在电视剧摄制组。出组之前,摄助尹变成了摄像尹。
然后,又拍广告。当然也拍专题片及其它一切市场需要又能让我糊口的产品。
然后又当临时工至今。可能是98年吧,在领导授意下,摄像尹变成了编导尹。 |
傅健:(《百姓故事》编导)
离50岁没几年了
个人经历:
从小有过理想,立志进入梦工厂,不料年代不给劲,人未成年先下乡,反城回京续梦想,不想又去扛了
枪;两年之后再回京,却为饱进工厂;幸亏改革又开放,总算等到好时光,不想电影不景气,万幸加入电视
行。
终于,在2003年5月正式加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在《东方时空——百姓故事》当编导,工作一年多
来总的体会是:累,并快乐着……
突出缺点:
不学无术导致才疏学浅……
兴趣太广致使无一专长……
主观武断之时丑陋无比……
脾气秉性:
吃软不吃硬,属顺毛驴儿……
乐观开朗,真诚善良,厌恶虚伪……
兴趣爱好:出馊主意!
特别提醒:本人饥饿时额头又问曰:动物凶猛,请勿靠近! |
马容:(《百姓故事》编导)
女,来自四川都江堰,典型的川妹子!喜食辣椒!
200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10月走进《东方时空·百姓故事》。虽然在这个特殊的“故事会”里摸爬滚打的时间并不长,但已经越来越喜欢用影像讲故事这个行当了。 |
唐晨光:(《百姓故事》编导)
男,1994年10月加盟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任《百姓故事》组编导。
|
吴青
邢爱丽:(《百姓故事》编导)
一九九三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做了电视节目主持人,从而进出电视圈,做电视编导十年,一半的时间和名人
面对面,一半的时间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我的人生信条是“宠辱不惊,永不放弃”。生活中最喜欢品
茶,茶香从清晨陪伴我到夜晚。 |
元波:(《百姓故事》编导)
一个活得比较糊涂的人,糊糊涂涂地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1993年起混迹在电视圈边缘。两年前,来到《东方时空》发现自己渐渐清醒了。 |
张璐:(《百姓故事》编导)
生于东北,长于东北,但经常被人怀疑不像东北姑娘,1997年曾到北京广播学院进修两年,1999年混迹于
《东方时空》至今。
|
陈 开:(《东方之子》编导)
属猴
长得比猪还壮
2000年加盟《东方之子》栏目
对电视一直充满激情 希望视角能站得很高 做功能做得更稳 |
瞿祥贵 |
刘 斌:(《东方之子》编导)
28岁
2001年初加入《东方之子》栏目 对这个栏目很有感情
希望以后能做出不错的片子。 |
沈公孚:(《东方之子》编导)
属龙
2001年迈进《东方之子》
一直挺喜欢熬夜 干电视正好
希望星星和月亮一起陪伴我多出些留得住的片子
|
温娜:(《东方之子》编导)
北京广播学院毕业,最大的愿望是做好片子。 |
杨笑梅:(《东方之子》编导)
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做事卖力的金牛座 需要强烈归属感的A型血
会喜欢大部分的采访对象,组里的老同志说,这是因为年纪小阅历少 |
一 凡:(《东方之子》编导)
还没跨出广播学院的大门 就一大步从地方到了中央
经历过《时空连线》没日没夜的等待
又来感受《东方之子》浓缩的精彩人生
就像一只背负记者使命的小鸟
带着一份责任在天空中翱翔
于是
发现了生活中另一份多彩的天空 |
王跃军
男,1970年1月13日出生。1989年考入东北林业大学土木系道路桥梁专业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3年7月大学毕业后,进入黑龙江电视台任新闻、社教等多种节目主持人。同时担任记者工作。2000年1月调
入大连电视台担任主持人工作。2001年3月末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东方时空做记者工作,在过去的10年中
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一次,二等奖一次。中国电视新闻奖一次。
|
王新宇
生于花果城,属猴。干了八年电视,电视也干了我八年,怎一个“忙”“累”了得。从早晨八、九点钟的
太阳,眼见已时近中午,快乐总是多于烦恼。
|
关田 |
崔艳:出生于1973年12月4 日。
据说,12月4日出生的女孩子,文静。可是,从一落地,我就特别的喜欢张嘴:大哭、大笑,而后就是不停的说话。
爸爸妈妈说,小燕子一个人一天说的话可以把家里人一个月说的话都讲完。这孩子大概就要靠“说话”来吃饭了。
所以,念大学时,我就选择了新闻专业。1995年从河北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石家庄市电视台新闻部,在新闻节目《每周话题》做主持人。
1999年,又回到母校,攻读新闻学研究生。2001年6月,提前一年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被授予文学硕士学位。随后,顺利地进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从事编导工作。
2004年,来到《东方时空·时空连线》,做一线导演。在这里不仅要拍好节目 ,而且在一些突发事件的现场,更要做好现场的报道。通俗的说,就是在现场张大嘴巴说“我看见的、我听到的、我发现的、我调查的、我分析的……”。
既然从小就知道自己要靠“说话”来吃饭,就要珍惜每一次“说话”的机会。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有话好好说”。当然,我希望所有的观众朋友能够把我们看做知心的朋友“有事您说话”。
你瞧,我又张大了嘴巴:“观众朋友,这里是……,时空连线记者现场报道”。
柴盛韬,男,30岁,生于70年代,90年代初离开故乡哈尔滨,到北京读大学,学电视专业,4年后毕业、留校、当教师,90年代末—21世纪初,开始偶尔涉足电视新闻制作,对编片子有一定兴趣,由此对原工作有了贰心。2001年5月,走出东郊定福庄(原工作单位所在地),怀着朝觐的心情进入央视《东方时空》,先后在《直通现场》、《时空连线》任编导工作,现在是策划。
王芳: B型血,天蝎座,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我在东北的黑土地上长大,是一个地道的小村姑娘,时至今日,湿润的泥土和山林间草木的清香仍然让我怀念。18岁以后去过很多地方,所以会听很多方言。工作时动如脱兔,闲暇时耍耍贫嘴,在闹哄哄的城市里,简单的生活最幸福。
刘畅 2004年夏天,我即将度过在这个世界的第二十三年,在这个春天,让我简述我的经历的确是一件为难的事情,在我的印象里,除了上学就是上学,过阳光草地的生活。我想,现在在我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我的“营养”,它们将伴随我成长。
张书翰 生于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系,传播学硕士。专业选择原非本意,但七年的学习生活却培养起我对新闻深深的热爱。有幸加入时空连线给了我新的希望和机遇,并不丰富的生活经历中也有着自己的酸甜苦辣,相信一句话: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屠志娟:70年代出生,90年代献身新闻事业,在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里幸福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虽然皱纹渐长但心却依然年轻。人生信条:认认真真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刘琳:少不更事,由父亲作主,大学选学了法律专业稍经世事,自己作主,再修一个新闻学位曾在司法机关坐班、加班怎奈公正和平等遥遥无期,遂于2003年加盟新闻评论部,继续圆一个平等、自由的梦。
赵广强
出生于沈阳。江南读法律,法官不愿当。八年前一夜…..决心要改行。
主持、记者、编辑和摄像。作领导?想!可他们不让。
从地方来到了中央,节目也拿过奖。可早已三十而立了,江湖却仍一人闯。
母亲为此心慌慌,要我快把条件降。
单位为此也重视,抓紧啊抓紧!搞定了也可以间接提高节目的质量。
唉,事业与爱情,其实就是“大碗”和“孩子的娘”,这两样,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开始忙。
关田
生于东北,25岁那年坐着火车去了杭州,在南方媒体一呆就是十年,十年后又坐着火车回了北方,在北京
干活挺好,有种向上飞翔的快感。
张文华:(《百姓故事》编导)
曾是大型纪录片《天安门》、《望长城》、《远在北京的家》、《龙脊》等的录音师,1993年进入《东方
时空》,94年转为编导,先后有13个片子在评论部评为金奖,8个片子在全国获奖,2000年进入《百姓故事》
做编导工作。在《百姓故事》工作中越来越感觉到快乐是第一位的。
高昕:(《百姓故事》编导)
女,1994年10月加盟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任《百姓故事》组编导。
梁宏武:(《百姓故事》编导)
又名梁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喜爱文学、音乐和睡觉。从事影视艺术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处事哲学
是居身于有意无意之间。
朱宁:(《百姓故事》编导)
1972年生于北京,是一个热爱纪录片的年青人。
田川:(《百姓故事》编导)
32岁,1米73,五官基本端正,头发比较酷,2002年来到评论部,当编导同时也当摄影,作品很多,有得
奖的也有该骂的,自己都不满意。
来这儿以前,在岛国刷过碗扛过报,跟戏班跑过台口,也写过书拍过照片,但主要是靠打台球为生,来评
论部以后就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