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中小学“补课”风气盛行。然而,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眼下的“补课”越来越变味了。
蓓蓓是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走进校门的她,还没适应上课,就不得不去补课了。因为语文老师说了,拼音很重要,得打好基础,希望同学们自愿去她家里补课。“这么小的孩子补什么课!”蓓蓓的妈妈起初不以为然,可后来听到女儿时时被老师批评,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只好花钱买平安了。
小新的补课历史说来话长。今年上初二的他,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补课了,一直延续至今。据他回忆,三年级时班里几个平时数学学得不如他的同学,考试却总能得高分,一打听,原来他们每周都到数学老师家里补课。于是,他也赶紧报名参加了,成绩果然“提高”得很快,从70多分一下提高到90多分。
问其原因,小新自己也觉得可笑:“到老师家补课其实就是做题,好多考试题都是在老师家里做过的,分数能不高吗?”“这样的补课简直就是糊弄学生!”小新的妈妈现在说起这件事仍愤愤不平,“但当时小新班里70多个同学无论成绩好坏,几乎都在数学老师家里补课,不补怎么办?”在她看来,小学阶段补课实在没什么必要,但升初中后,考学的压力越来越大,相互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些课还是有必要补。于是,小新现在每周依然要去老师家里有时补英语,有时补数学。下学期,小新的妈妈还准备让他再补一门物理。
小泳今年上初三了,即将参加中考。同班的50多个同学,基本上每人都在不同的任课老师家里补课,少的补一两门,多的补三四门,每门课的收费也差不多,一周去一次,一学期300多元。
虽然不少同学觉得补课没用,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只好去了。据他讲,也有义务补课的老师,每周四、五下午放学后,语文、英语老师会在校内补课,但大家都不愿意去。“双休日或晚上去老师家里补课,那是花了钱的,如果不去,老师、家长都会给你好看!可是放学后就那么一点时间能玩儿,谁还愿意补课啊!”小泳坦率地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我们也心疼孩子,但不补不行啊!”采访中,许多家长都这么说。别的孩子都在补课,谁不补,谁的成绩就有可能掉下来。让孩子考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最后找一份好工作,这几乎是所有家长的心愿,谁敢拿孩子的前途当儿戏呢?于是,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家长都会逼着他们去补课,有时还四处打听,主动找那些名声大、教得好的老师,花多少钱也在所不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主课的老师最吃香,家长会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为孩子补课。名校里的名师价码最高,带的学生也最多,有的还需托关系才能进得去。某中学物理老师教学水平高,在他家里补课的学生成绩提高很快,家长们口口相传,于是不仅本班、本校的学生来补,外班、外校的学生也慕名而来。现在找他补课的学生有200来人,家里容不下了,就在外租了间教室,一次可同时为30几个学生补课,一年的补课收入高达十几万元。在丰厚收入的驱使下,补课风气越来越盛,一些教师甚至在课堂上故意不讲透,将重要的内容留到补课时才讲,并以此要挟学生。
目前,从教育部到各省市教育部门,都没有明文禁止老师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补课。从这个角度讲,补课无可厚非,至于是否合理,则是见仁见智。按照教学规律,课堂教学只能满足多数学生的要求,老师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中,不可能让所有孩子达到相同的标准,有人吃不饱,有人消化不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补课不仅必要而且合理。然而,时下普遍的、大规模的、不管学生需求的补课,却令原本无可厚非的补课变了味,不仅苦了孩子,累了家长,也毁了师德,害了教育。我们期望这变了味的补课早日回归原意,更期望孩子的课余世界五彩缤纷,多一份童真,少一份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