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8日电中国《经济日报》7日刊登文章《诺曼底不是伊拉克》,指出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与60年前盟国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存在本质区别,现在有人蛮横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其目的再“崇高”,也必然受到国际社会的反对。现将文章摘发如下:
人们缅怀历史往往是为了着眼现在。因此,当6日在法国举行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的庆祝活动中,各国领导人的盘算并不相同。
比如说,如何看待当年的二战与眼下的伊战关系,美国便自有主张。4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检阅海军舰只时曾“抱怨”说,当年登陆诺曼底所牺牲的士兵人数远超过美军进军伊拉克,“可是并没有人要求领导诺曼底登陆行动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在国会听证会上做出解释。”
布什总统显然也为反恐战争找到了类比对象——二战。一旦世界舆论对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等所谓“反恐”行动提出异议时,有关“二战”的比喻总会跳出来“提醒”:美国现在所做的一切,和半个多世纪前为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是一样的。
不过,并非人人认同美国的说法。英国《卫报》发表文章说:“伊战和诺曼底精神毫不相干,我们不应该忘记诺曼底登陆的士兵浴血奋战的目标。”
的确,当年美国领导的诺曼底登陆,是正义之师向纳粹德国发起战略性反攻,目的是粉碎妄图毁灭人类、独霸世界的法西斯主义。因此,由美英法等国组成的盟军受到欧洲民众的热烈欢迎,充分体现了人心之向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尽管也宣称是为了解放伊拉克人民,铲除恐怖根源,却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不但伊拉克人民不“领情”,反美活动此起彼伏,世界众多国家也不以为然。4日,布什借纪念诺曼底登陆的庆祝活动出访欧洲时,便领略了这种情绪。意大利、法国举行万人示威游行,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
伊拉克之所以不是诺曼底,并不在于口号而在于实质。如果有人不顾国际准则,总想蛮横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其目的再“崇高”,也必然受到国际社会的反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道理永不过时。(完)(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