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并州市民十分关注王艳梅和孙泽鹏母子的命运。昨日,捐赠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截至晚9时记者发稿时,爱心捐款已接近三万元,达到29580元。
昨日,解放军驻并某部留守办后勤处的两位军人走进本报编辑部,留下13位军人的祝福和问候,及1500元捐款。6月7日,他们正在开会。不知谁把当天的《太原晚报》带到了会上,于是大家争相传看,议论纷纷。处领导当即决定,念一下报纸,商量如何救助小泽鹏。干部和士官纷纷掏出钱包,100、200……很快,1500元钱汇集到一起。处领导说,这点钱虽然不多,就算我们为第二故乡的亲人尽一份爱心吧。
昨天中午1时20分,一个姓信的男孩儿来到捐助点,说要捐500元钱给孙泽鹏。小信是胜利街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问他哪来这么多钱?他说:“这是我的压岁钱。”说着就把手伸过来,松开紧攥着的手心,是1张100元和8张50元钱,暖暖的,捏出了汗,带着体温。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不说。最后在我们的坚持下,他才勉强答应告诉他家的电话。我们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是小信的爸爸,信先生说,家里一直订着《太原晚报》,前天孩子放学回家看见了关于小泽鹏的报道后,就和我们商量,想捐点钱。我和他妈妈很感动,马上就答应了。给他钱他不要,说是自己有压岁钱。这不,今天中午放学后,说要去捐钱,我就把他送到公交车上,自己去了。这小子,真的是长大了!
傍晚,我们收到了两位“小寿星”的特殊捐款。王皛月和董思涵是表姐弟,今年都12岁,一个在山大附小读书,一个在南洋国际学校上学,再过几天就要过生日了。姐弟俩决定,今年要过一个俭朴而有意义的生日,把父母给自己买礼物的钱,捐赠给病痛中的小伙伴——孙泽鹏。姐姐想要一个“文曲星”,不买了。弟弟早就在超市看中了一艘航空母舰的模型,也放弃了。姐弟俩认为,12岁了,是“大人”了,懂事了,关心爱护别人,自己也是幸福的。双方父母积极支持了孩子们的爱心行动。于是,1500元钱摆在了记者案头。姐姐捐赠500元,弟弟捐赠1000元。
昨日,本社领导到编辑部了解了捐赠情况,并带头捐款,本报同仁纷纷响应,300元、100元、50元、20元……一会儿,捐赠点的桌子上便码起厚厚的一摞钞票。大家说,我们自己发起的爱心行动,当然应当冲在前边。
太铁二中向全市中学生朋友发出倡议:“王艳梅母子正经历着生命的严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请大家伸出温暖的手,把小泽鹏从死亡的沼泽中拯救出来吧!少喝一瓶汽水,少吃一根雪糕,不过是一时干渴。而对小泽鹏,一角钱就是一缕阳光,就是一线生存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谱写一曲爱的奉献之歌。”谢老师告诉我们,捐款活动已在校园展开,预计明天就会把捐款送到编辑部,请你们尽快转给王艳梅母子,谈不上雪中送炭,解解燃眉之急吧。
昨晚9时,记者连线西安,得知王艳梅母子的最新情况。由于及时用药,小泽鹏的烧已经退了,《西安晚报》记者吴飞去招待所探望时,他正平静地躺在床上看电视。王艳梅情绪也特别好,穿了一件簇新的大红色短袖衫,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她高兴地告诉吴飞:“新衣服是热心的西安市民送的。今天还收到了一位不愿留姓名的好心人捐助的500元钱。”她得知我市正为小泽鹏募集诊疗费,很是激动。“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感谢每一位关爱泽鹏的好心人!”
应广大捐赠者要求,再次公布本报捐赠热线电话:8222126,8222122,8222128。(张卫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