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6月13日电(记者董智永)河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近日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类型、犯罪原因等。调查结果表明,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或是在学校里,或是在家庭中,或是在社会上,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致使心灵扭曲,做出极端行为。学校忽视法制教育
调查发现,一些学校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单纯把教学质量与经济利益挂钩,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教师的奖金,使得教师没有心思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而导致许多未成年人不学法、不懂法,稀里糊涂地走上犯罪道路。这种现象在农村更为严重。
小张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个星期天,他正在家中温习功课,邻居叫他去帮忙,他想都没想就去了。谁知道邻居是让他帮着偷盗浇麦田的电缆线,结果当场被公安人员抓获,小张因犯破坏电力设施罪被判刑。
学校忽视法制教育,还容易在校园内形成欺凌弱小的风气,而弱小的学生往往自己想办法“摆平”事情。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强强身材瘦小,经常受到同学欺负,就随身带了一把刀子“防卫”。一天放学的路上,强强又被几个高年级同学围住,他害怕再挨打,就抽出刀子乱刺。混战中,一人被刺中要害,送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强强也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
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
管教所工作人员在调查时发现,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触犯刑律的孩子,主要生活在3种家庭环境中:单亲家庭,调查显示有35%在押犯是由于父母离异而失去生活信心,形成孤僻、不合群的性格,成为“问题孩子”;父母有不良行为,在押犯的父母有酗酒行为的占17.7%,父母曾被拘留、劳教、判刑及治安处罚的占26.9%;溺爱型家庭,有些家长在满足孩子种种愿望之后,就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达不到要求,家长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使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为犯罪埋下隐患。
小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父亲开始在外边寻花问柳,回家后打骂母亲,最终抛弃了她们母女。母亲为了小娟上学四处打工,母女二人经常为生活的艰难抱头痛哭。小娟觉得母亲太辛苦了。一天,小娟看见一辆停着的摩托车车筐里有个皮包,她想包里一定有钱,有了钱就可以减轻母亲的负担,她看四处没人就第一次伸出手,从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在小健的记忆里,爸爸永远是满嘴酒气、骂骂咧咧的样子,妈妈永远是个受气包,因为一点小事,爸爸就把妈妈打得鼻青脸肿。每当看到妈妈满脸的泪水,小健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替妈妈报仇。有一次,小健和爸爸来到村里鱼塘边,乘爸爸不备,小健猛地把爸爸推进水中,看着爸爸在水中拼命挣扎求救,他抄起一把铁锹向爸爸头上拍去……
社会污垢的熏染
在社会环境中,学校、社区周边环境最能影响未成年人。管教所的在押犯中,进入学校、社区周边的游戏厅、歌舞厅等场所的初始年龄,10岁以下的占11%,10至14岁的占33.4%,14岁以上的占40.5%。
小维家附近有一个游戏厅,刚刚10岁的小维成了这个游戏厅的常客,并很快成为玩游戏的“高手”,许多比他年龄大的孩子都不是他的对手。小维对这个地方越来越痴迷,有时候一次就花掉几十元钱。渐渐地小维从家里要的钱不能满足自己需求,他便与别人一起偷窃电线、自行车等。有一次他们被公安机关抓获,因其不满14岁,认罪态度较好,口头警诫后被放了出来。然而,小维仍不能摆脱游戏厅的诱惑,16岁时又伙同他人盗窃现金、金项链、手表等物品,再次被公安机关抓获。
网吧扭曲赤子心
一些网吧内存在的不健康环境诱发、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是最近三四年出现的新趋势。管教所调查发现,在网吧内玩游戏的占39%,聊天的占30%,上色情网站的占6.5%,而真正上网学习的只占4.4%。
小范从农村转学来到城市,看同学们潇洒地进出网吧,他很是羡慕。小范后来偶然进去玩了一次,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使他有所转变。但时间不长他又禁不住诱惑再次光顾网吧,甚至把妈妈给他交学费的3000元钱玩了进去。他担心没法向妈妈交代,就与别人一起去抢劫,在打斗中小范用刀捅死一人。
小货、小年、小冰是在网吧认识的“铁哥们儿”,三人经常一起在游戏中联手,出生入死,所向披靡。由于长时间泡在网吧里上网,还在上初中的他们很快就囊中羞涩了。三人一商量,决定在现实社会中也冒一次险。他们三个在一个深夜来到一个废品收购站,抢劫看门的老人,但遭到反抗。三个人就好像玩游戏一样猛下狠手,将老人当场打死,抢了100多元钱后,便若无其事地返回网吧接着玩开了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