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联合调查组公布了对陕西省周至县非法圈占耕地事件的调查结果,包括原县长倪广天在内的4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
这一查处结果在当地有何反响?圈地事件的善后处理有何新进展?一度紧张的干群关系是否得到缓解?当地又从这一事件中吸取了什么教训?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赶赴周至进行了追访。
千亩良田“伤口”依旧
据周至县楼观镇团标村村民介绍,2002年9月,周至县与开发商西安高新地产签订周至生态园建设协议,出让土地6000亩,计划先建高尔夫球场,再建高档休闲住宅。同年10月,县政府出台征地补偿标准,规定平原区每亩土地补偿9000元,山坡地每亩补偿3000元。2003年8月,县政府不顾部分村民对补偿标准的强烈反对,强行征地1000亩。
在村口,记者一出现就被一群村民围住了。“征地耽搁了两茬庄稼,上面都给我们赔了钱。”但这些村民抱怨说,“就是补得太少了,一亩玉米可以卖700元,只赔给我们300元;一亩小麦可以卖五六百元,也只赔给我们200元。”
另一个被查处的杨凌农业高新区哑柏园区神农大道项目,去年已征用数百亩耕地。记者在“大道”经过的五联村看到,一些土地长着杂草,一些土地则已复耕,播种稍早的玉米地已长出了绿色的幼苗。
在五联村,70余户村民除了复耕,还要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建房。由于这些村民的房屋正好位于“大道”上,去年被强行拆除,只剩下一堆废墟。在半年多时间里,他们无处栖身,只好借住在别人家里。
暴力征地撕裂干群关系
因征地项目违法、补偿过低,当地政府和干部的信誉被许多村民打上了问号———
6000亩的生态园,以及最终规划达10多平方公里的哑柏园区,要占用大面积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却都未经国家审批就开始征地。村民们说:“一方面要老百姓守法,另一方面干部又在违法,政府这样做事如何让人信服?”
对于政府在土地一进一出上赚取差价的做法,村民们很气愤:“听说生态园的开发商每亩地给了县上1.85万元,为什么给我们的还不到开发商出价的一半?”
而强行征地所引发的一次次冲突,更在村民的心里留下了难以消弥的伤口———
去年5月31日,在五联村征地项目未获批准、征地协议尚未达成的情况下,政府强行征地,最终引发激烈的冲突。
因有部分警察受伤,“5·31”冲突最终被认定为“有组织、有预谋的暴力袭警事件”。2003年7月1日深夜,县政府动员百余名警察和其他人员,到五联村实施抓捕,有近20位村民在睡梦中被抓走,其中包括2名从学校返家的女学生。此外,有多位村民在抓捕中被殴致伤。
国家两部委的调查显示,在团标村,县政府运用警力,非法羁押部分反对征地的村民。记者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但县上的一位副县长仍对记者表示,这些人被拘捕“与征地没有关系”。
采访中,许多村民反映,中央的调查结论公布已近十天,至今没人下来传达;政府明明违法了,却无人道歉;抓捕村民明明错了,就是迟迟不下结论;数百村民无处栖身,也没人前来关心……
思想转变蕴育希望
违法征地问题被查处,无疑给周至带来了一场“地震”。为落实对有关人员的处分,有关方面正按法律规定启动相应的程序。
目前,违法圈地事件被查处成为周至广大干部群众的焦点话题。一位因征地事件被处分的同志表示,“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整个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近年周至多次发生违法圈地事件,说明我们这里干部的发展观、政绩观确实需要转变。”哑柏镇的一位退休干部表示,“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必须以合法为前提。无论是谁,都不能打着发展的旗号违反党纪国法,损害百姓利益。”
在周至,一些干部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然,在周至乃至其他一些地方,思想观念的转变,只是刚刚开始。(15B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