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15日讯 记者何晶茹报道:6月17日是第十个“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吉林省荒漠化治理基金会15日在京举行全社会关注百万亩荒漠变绿洲特别倡议行动,呼吁全社会为绿色地球献一份爱心,领养一片荒漠,退荒漠为草原,变荒漠为绿洲。
据专程前来参加倡议活动的吉林省林业厅厅长刘延春介绍,吉林是继海南之后国家批准的第二个实施生态省建设的省份,吉林省生态资源分布很不均衡,东林西荒,吉林西部200万公顷草原中荒漠化面积已达70万公顷,且仍以每年1.4%左右的速度扩展,直接威胁、侵害吉林省中部粮食生产区,甚至东扩南下影响东北、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自2000年开始,吉林省林业厅首先开始了治理荒漠化土地的探索,确立了以建设生态草为主要措施的生态治理模式。同时,倡导提出“关注森林,百万亩荒漠变绿洲”行动。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反复试验,到2003年,已经成功治理西部荒漠化草地320万亩。今年更将完成180万亩的治荒任务。
吉林西部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要彻底改变荒漠化仍然任重道远,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变荒漠为绿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正值第十个“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之际,吉林省荒漠化治理基金会再次倡议“绿化地球,人人有责”,认养荒漠,为建设绿色地球献爱心。
记者从倡议会上获悉,荒漠认养设在吉林西部百万亩荒漠治理示范基地,认治费用每公顷1500元,100公顷为起认点,凡认治土地者均颁发生态草建设土地经营执照,认治经营期为30年,期间认治者享有认治草地的使用权。
6月16日吉林省林业厅厅长刘延春将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向网友讲述治理荒漠,创造“绿金”财富的艰辛历程。
什么是荒漠化?
荒漠化又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当今全球面临的四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荒漠化)。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干旱、半干旱或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和物质构成,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冻融及石漠化。我国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平均每天损失近1.5亿元。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