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今年将进行40项立法调研工作,其中对禁放烟花爆竹法规的修订工作排在了第一位。 凡生活在北京的市民,对近年来“禁放”法规执行情况的变化,大多不乏直观的了解,一年比一年响得更加火爆的除夕之夜,让禁放法规的处境越发显出尴尬。而据有关专业部门的介绍,在北京市面临禁而不止的尴尬时,国内外许多地方已经在为鞭炮“解禁”,就连最强横严厉的新加坡,都在禁放了30多年后,于今年年初开禁。虽然别人都在做的未必就是对的,但也至少可以提醒我们,在禁放一事上,确实不是只有一种道理。 截止到今年,北京的“禁放”法规已经执行了11年。当年以火灾及人员伤亡隐患而作为“禁放”的理由,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在立法的过程中,也大致履行了包括征求意见在内的必要程序。而就当年的执行情况看,不管是慑于法律的威严,还是得到了民众的理解,总之那几年的除夕夜确实还是比较清静。虽然在吃饺子、放鞭炮、看电视联欢晚会这“三大新民俗”里,鞭炮禁放了,饺子速冻了,晚会没劲了,但大家还是比较踏实地呆在家里过着没劲的春节。 但这几年好像有些不一样了。对联、窗花、灯笼等传统喜庆符号纷纷回潮,而“唐装”、中国结等新近被赋予符号意义的改良品也大行其道。就连一度只有政府热心推动的庙会,也当真成了百姓想往的去处。中国人对春节重新变得热心了,虽然这热心来得并不怎么猛烈,却是扎扎实实地一年热过一年。而在已经热闹起来的春节里,一切吃的、玩的、用的,都不再那么无关紧要。 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鞭炮的渴望,变得比过去的几年里都更加强烈。从这几年越来越“失控”的情况来看,市民已经有点按捺不住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讨论“解禁”,显然已经不是多余。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当初政府郑重其事地立法禁放,现在又要郑重其事地立法解禁,似乎有点伤了政府的威严。可当初顺应社会的需要而禁,现在再顺应社会的需要而放,正是一个好政府代表人民利益的表现。当然,禁放法规修改过程中的民意调查过程必须严谨而可靠,以保证调查结果确实能够反映普遍的民意,使据此作出的修改确实能够让大多数市民满意。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