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
脚上趿着拖鞋,盘着粗重的镣铐。他坐在一把胸前有挡板的椅子上,没有戴手铐,看上去很瘦小,气色不错。
6月15日下午,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看守所,我对行刑前的马加爵进行了独家专访。
知道我是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专程从北京赶来,他对我笑了一下,涩涩地,然后快速地收敛起笑容,拘谨地陷进椅子里,不再作声。
面对马加爵,我的第一个直观感觉是,他根本不像此前媒体披露的照片中显示的那样一脸凶相,甚至有几分温雅,笑起来,显得很单纯。
与许多人一样,我是带着浓重的谜团来到看守所的。面对马加爵,我心里仍翻腾着无数的问号:他的痛点?他的心结?
与此前媒体刻画的“凶暴”、“狂躁”、“自卑”,甚至有些“变态”不同,马加爵显得很平和,认为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并没有遭受什么重大挫折,相反,他对自己挺满意,挺自信,不自卑,不想封闭自己,还挺真诚。
但随着采访的深入,我还是能感觉到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比如他非常在意自己,从不去想别人的感受,与同学闹矛盾时总是指责对方。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士称之为“同感性差”,即感知别人情感的能力差。
这个认识后来在朱彬彬那里得到印证。朱彬彬是昆明市检察院公诉一处处长,马加爵案的主诉检察官。
她说,“马加爵很聪明,智商很高,但情商非常低。这样的人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打交道。”
整个采访过程中,马加爵一直保持同一个姿势,双手肘在椅子档板上,两只手的指甲不停地搓。双腿抖动时,套在脚上的镣铐,会发出脆响。但他会迅速加以克制,让这种声音停止。
马加爵很少与我对视,回答问题时,眼神总是在飘,一会儿看门口,一会儿看窗外。只有在认真想问题时,他会把头沉沉地低下去。
同样,他的语言准确,思维灵敏,但表达有障碍,有些话,埋头憋很久,却找不出恰当的词。如果你与他交流时道出他的心里话,他会显得很兴奋,如释重负。
采访中,最多的场景是沉默。这时,我要做的就是,看着他,等着他慢慢把话说出来。但有些话,他还是说到一半就不说了,会用“不知道”来掩饰。
朱彬彬说,马加爵外表冷漠并不代表他内心冷酷,他只是不知道应该用一种什么表达方式让人们了解他的内心。
据说,马加爵曾与他的姐姐探讨过如何与别人沟通、如何与人打交道,但姐姐也没有说出什么来。案发后,他还曾拨打一个心理咨询热线,但一直没有拨通。正如他自己承认的,如果当时有人能听他说说话,疏导疏导,也许这血腥的一幕真的不会开启。
事实上,马加爵试图用行动来表达什么。采访中,他对受害人的关心越来越主动。几次提到对不起他们的家属,表示谢罪。能感觉到,他是在内心里向这些受害的同学及亲属忏悔。
在看守所的生活,使他开始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反思,令他感悟到人生观价值观迷失的痛苦。当他说出“有信念的人是快乐的”时,我深感震惊。
只不过,这一切都太迟了。
采访结束,马加爵移开扣在胸前的木椅挡板,起身拖着脚铐向门口走去。这时,他停下,对我说了句“再见”。
今天,马加爵被执行死刑。但追问与反思,不该就此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