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2日电 文汇报报道,日前,中国三峡建设总公司负责人表示,6月16日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一年来,所有建筑物安全情况均在预期范围之内。
裂缝不会影响大坝安全
三峡蓄水后的安全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大坝的各项指标均在设计范围内,坝体工作正常。船闸的高边坡趋于稳定,地下水压力大大低于设计值。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即RCC围堰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
中国三峡工程建设总公司原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在回答媒体记者关于“裂缝会不会影响大坝安全”的提问时说:“完全不会。”
陆佑楣解释,三峡大坝的裂缝只有0.2毫米宽,是表面出现的浅层裂缝。虽然如此,有关方面还是认真进行了化学材料灌浆处理,处理后经各方专家反复检查,绝不会漏水。裂缝的产生是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部产生高温,表面温度又低,造成裂缝。三峡施工中采用了用冰拌混凝土以及在混凝土中预埋冷却管通水冷却等多种办法,但最终表面还是出了一些小裂缝。其实任何大坝都有裂缝。只要其裂缝不是贯穿性裂缝,处理之后都不会影响大坝的安全性。
泥沙淤积好于预期
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最重大的技术问题之一。最新监测表明,长江泥沙含量已呈全线下降之势,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正以年均约1%的速度递减。水库蓄水以来,排沙比达到40%,比原来设计计算的33%高,说明泥沙淤积比预想的要好。
与此同时,国家已启动长江上游与三峡库区的生态建设工程,治理上游水土流失,从根本上减少泥沙入江入库。
另外,20余座水库在长江上游五大支流上建成,减少了泥沙进入长江。在今后数十年内,长江上游干流及支流将建成一大批大型水库,将进一步减少进入长江及三峡水库的入库泥沙量。
蓄水后未诱发大震
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库区地震活动有所增多,但是大于2级的地震极少,对三峡库区没有危害性影响,更不会对可对抗7级地震的三峡大坝造成影响。
三峡工程地震监测工作早在1959年就已开始,至今已进行了40多年,这在世界水电工程建设史上是罕见的。自1959年开始有地震监测纪录以来,到目前为止,在三峡坝区及周缘地区内已收集到1级左右地震2910次,大于2级地震极少,且都远在坝址区域外,这说明三峡大坝不会受到大地震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