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6月2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从今年秋季起,我国高中将逐步推行学分制。按规定,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从高二起逐步增设选修课程,学生可以逐步实现跨班级、跨年级选课。据了解,高中三年学生可获得约180个学分,高中毕业学分的最低要求为144个,其中必修学分116个。
近年来,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最大目标就是“素质教育”。
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此,就必须尊重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而随着我国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必须趋于多样性。可是,在现行高中阶段的学科学时制下,高中学生不得不面对同样的教材,接受着整齐划一的教育,接受着相差不大的检测。这一切显然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应试教育”弊端,如教育模式的机械性,教育行为的短期性,教育目标的功利性等,使学生成为“分数的囚徒”、“考试的奴隶”。中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生气与活力,特别是由“应试教育”酿造出来的家庭和社会悲剧,层出不穷。
我以为,在高中推行学分制,就是中学教育改革中一项具有“破冰”意义的创举。根据报道,在我国即将推行的高中学分制背景下,高中阶段选修学分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在各学科课程中按不同层次或类别设置的选修模块;第二部分是各学校根据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开设的本校课程。显然,这样的课程设置,必须带来一定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这本身就是从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出发,去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从中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精神。而且,学生可以通过跨班级、跨年级来选课,这样,就能够实现分层次教学,让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改变过去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一切表明,高中学分制有利于告别“应试教育”下“惟分数论”带来的种种弊病,毕竟,我们的学生不需要“只为考分狂”了。
中学教改,就是要按照素质教育要求,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高中实行学分制,对广大中学生来说,有利于提高其创新思维,有利于形成特定的创新心理效应和探索精神,有利于优化未来一代整体素质。因此,笔者以为,高中学分制,值得期待。(单士兵)
街谈巷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