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正在北京热展,参观的人流络绎不绝。在人们心中,西柏坡同井冈山、延安一样,都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人们心中的精神高地。站在展览大厅里,看到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感人的照片,不禁想起前不久到西柏坡参观时让我感动的许多细节。
在那片与民居并无二致的土房中,有一处住房很显眼:它是唯一一座陕北窑洞式的建筑,比别的房屋略微宽大,算是其中最“高档”的一处房屋。凭直觉,人们判断这应该是毛泽东同志的住处,实际上却一直是朱德同志居住。解说员告诉我们,这本来是中央考虑到毛主席在陕北多年,住惯了延安的窑洞,特意给他改建的一所窑洞式房屋。毛主席到达西柏坡,却执意让年岁较大的朱老总搬进去住,自己住进了一处由老百姓腾出的普通民房。
在毛泽东同志的住处,驻足良久,遐思很多。这是一片狭小的院落,两间正房,一间办公,另一间休息,稍微矮小的偏房住着家人和工作人员。当年,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里夜以继日地工作。全国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这些重要事件及其伟大构想、战略决策,就是在这普通院落里孕育成熟的。院子里有一株柿树,讲解员说,毛主席住这儿的时候树已挂果,当柿子熟了的时候,毛主席就与工作人员一起把柿子摘下来,一个不少地给房东送去。毛泽东同志在日理万机之中心里仍然惦记着老百姓,这一直是西柏坡口口相传的美谈。
在西柏坡,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内的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人,大都睡在由四条腿的长板凳支起的木板上。“床”上铺的是普通的绿军被、土布单。西柏坡的冬天十分寒冷,可大家都不生炉子,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毛泽东同志常常彻夜办公,实在冻得受不了了,就倒杯开水,边喝边暖手;倒盆热水,边洗边暖脚。西柏坡还有毛泽东提过的小马灯、坐过的小马扎、推过的石碾子,以及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使用过的简易办公用品。
细节往往最真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同时也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想想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住的房子,睡的硬板床,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会自发组成上百万辆支前的独轮车大军,就不难想象为什么我们党和军队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能够打败强敌。这正如当年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先去重庆再赴延安的感受一样,老先生就是从他在重庆吃的是豪华筵席,而在延安吃的却是小米饭南瓜汤的细节中,得出将来共产党必定胜利的正确结论。
在西柏坡那个被群山环抱的一角,有许多令人深受教育的细节,有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重温伟人的工作和生活细节,也更深刻地认识到,西柏坡精神弥足珍贵,无论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我们党永葆政治本色、永葆青春活力的根本所在,是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重要力量之源。(孙广远 《人民日报》2004年06月22日第四版)(责任编辑:华明)
/图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请注意:·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频道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