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里,有两幅“动态路线图”总在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一幅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到达西柏坡示意图”,不妨称之为“转战图”;另一幅是“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示意图”,简称“进京赶考图”。把这两幅图合到一起,西柏坡就成了这两幅图的一个“支点”。“支点”的一端,是漫长曲折、百转千回的征战,而另一端,则是势如破竹、一马平川的大进军———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地位,也正是由此而来。
这两幅“路线图”旁边还各有一幅照片,不妨也合到一起来看:这两幅照片的主角都是毛泽东,他眼望前方,率部走在行军路上。看照片下面的文字说明,又会发现一个历史的巧合: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部从川口东渡黄河,进军西柏坡;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再次率部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这个巧合的支点,同样是西柏坡。昨天的历史,今天的现实,西柏坡就是历史和现实之间的一个永恒的“支点”。
而西柏坡精神的“支点”又在哪儿呢?一进展厅,迎面是一幅巨大的“墙”,墙上写着两句话:“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西柏坡精神的支点。西柏坡精神的精髓,就是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同时又是中共83年奋斗史上的不朽“支点”。“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这样一个神圣、沉重的历史使命,一直就背负在中国共产党的肩上———时间上,纵贯中共83年党史;空间上,辐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大地。有了这个神奇的“支点”,许许多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就这样突破了;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奇迹,就这样发生了:从三大战役到社会主义改造,从冲破帝国主义封锁到改革开放,从消灭贫困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后的路正长,但西柏坡这个“支点”却是永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