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索引:继前天凌晨5点到8点之后的一场暴雨之后,前天晚上10点半至昨天早晨6点,一场雨量达131.4毫米的大暴雨再次袭击南京,雨量接近150毫米极为罕见的特大暴雨级别。据了解,这是南京今年入梅以来的首场大暴雨,虽然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但南京的排涝设施表示如果人意。大暴雨造成城区多处积水,南京市排水服务热线接到电话反映积水的有100多个。同样,去年梅雨季节出现的山体滑坡、城墙倒塌等事故也在昨天的大暴雨中再次出现。而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副局长昨天也公开承认,大暴雨暴露出了南京排涝设施老化、河道受阻、管理不严等城区防汛诸多软肋。昨天的大暴雨也导致了多处山体滑坡,一个惊人的消息是,汛期地质灾害居然有八成是人祸!今年梅雨刚开了个头,并有“涝梅”的趋势,也就是说,今年的雨水肯定会比常年多。而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改善或者保护好排涝设施?如何清除地质灾害隐患?以保证南京能够安全渡过今年的梅雨季节,这是有关部门火烧眉毛的工作,毕竟,去年水淹南京的那一幕,谁也不想重温。
今年有“涝梅”迹象
降雨从前天下午5点开始,深夜雨势逐渐加大,至昨天凌晨5点,12小时的总降水量达到131.4毫米。南京的郊县降水量最大的是江浦,达到128.9毫米,最小的溧水仅有69毫米。专家说,降水集中在南京主城区。就全省而言,降水集中在沿江地区,雨量最大的为镇江,达到167毫米。为什么这次的大暴雨降水如此丰沛?气象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造成降雨的对流云团“块头”比较大,而且移动速度比较慢,所以深夜之中,雨量一直比较均匀,持续时间较长,这一点有别与寻常暴雨天,那个时候的降雨时大时小,显得不太连贯。气象专家说,预计双休日南京天气晴到多云,最高气温33摄氏度,天气较热。气象专家说,今年梅雨逐渐呈现出两大怪,其一,传统的梅雨”休息日“仅有一两天,而这次是梅雨期间曾出现过长达三天的“休息日”,休息日天气晴朗,市民感觉闷热难当。其二,雨量过于集中,没有形成连绵之势,入梅后仅有三次集中降水,程度级别却是大雨、暴雨、大暴雨,势头一个比一个猛。据气象台观测资料显示,还没有等到出梅,总降水量已经有250毫米以上,达到一般正常梅雨降水标准。资料显示,“涝梅”的雨水要多于正常梅雨降水30%左右,这就说,今年梅雨如果再出现大降雨的话,很有可能是“涝梅”。
气象专家分析说,标准的梅雨应该是:天气只有小变,但主要以阴雨为主,市民看到的梅雨天气就会是阴雨不止,天低云厚,偶尔也会有太阳出来,但持续时间不长,也就是一两天,之后又会再陷入阴雨,如此循环,直至出梅,因此高温高湿东西易霉变。专家分析说,今年梅雨期则有些奇怪,主湿气流不明显,本来应该相对静止的环流形势与往年要相比移动过程太明显,梅雨锋的振荡幅度太大。振荡过程中云层大开,阳光明亮、梅雨间隙晴日过多。(记者刘峻)
首场大暴雨*反思
南京5处山体滑坡
汛期地质灾害八成是“人祸”
前天夜里到昨天凌晨的一场大暴雨过后,南京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共收到5处山体滑坡报告。令人惊讶不已的是,建设不当、治理不力等人祸导致南京市每逢汛期隐患点不降反升。
南京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值班人员告诉记者,昨天发生的地址灾害多集中在栖霞区和鼓楼区,除了区里能自行解决的,指挥部接到报告的就有5起。苏港大道旁栖霞山南坡塌方目前看来最为严重,栖霞区还有燕子矶中学篮球场、和燕路2号等处滑坡。另外,鼓楼区清凉山(国防园附近)西坡滑坡导致虎踞路74号附近百米人行道封锁;丁山宾馆北坡2棵树木被刮倒,形成小泥石流。
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处处长董燕萍向记者坦陈,地质灾害固然和南京市夏季多雨的天气和地质有关,但80%左右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南京的地质灾害以修路建房削坡导致的山体滑坡为主,比如前天塌方的栖霞山南坡,就是苏港大道(名称变体)建设的后遗症。去年6月时接到群众举报,栖霞区政府(名称变体)搬迁了栖霞山南坡附近20户左右居民,但限于治理资金,加固建设稍嫌陡峭,所以今年雨后又滑坡了。燕子矶中学(名称变体)篮球场当年修建时,为了扩大面积四面削坡,每年都是隐患。
去年南京市公布了约50处地质灾害点,今年隐患点不降反增,达到了62处。其中仅栖霞和雨花台区就有13处雷同,显然一年来治理不力。对此,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十分无奈。今年4月记者首次去采访时,该部门有关人士就告诉记者,阅江楼(名称变体)的治理问题区政府是满口答应的,但迟迟看不到动静。清凉山国防园(名称变体)附近的滑坡可以说是每年必发。工程建设中重前期建设、轻后期治理成为南京地质灾害有增无减的主要原因。(记者 孙洁)
重金打造的排水设施为何如此脆弱
去冬今春,南京市财政投入3.4亿元专门建设城区排水设施,但入梅后的几场暴雨,南京城内都出现大面积内涝,在昨天凌晨结束的大暴雨中尤其明显。财政年年增加防汛投入,年年内涝依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据分析,城区防汛能力脆弱,矛盾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排水设施落后,管网陈旧老化,管径偏小,泵站机排能力弱,难以抵御大暴雨的袭击。如张王庙大沟铁路涵、香料厂沟铁路涵积淤严重,行洪不畅。建筑工地排放泥浆堵塞排水管道的问题也十分普遍。市城防指官员昨天苦叹,现在一下雨排水工人就上路,但应急措施太少,机械疏通设备缺乏,主要靠大漏勺在河里捞堵塞物,象捞鱼一样,效率太低。
二是城区在建的一大批重点工程跨汛期施工,影响周边排水设施。如九华山隧道工程在玄武湖设坝,对唐家山沟、紫金山二沟等紫金山系排水造成堵塞。河西新区大规模建设,旧的水系被打乱,新的排水系统未建成,以致暴雨之后河西大片淹水。火车站前广场施工,切断了龙蟠路的排水管道,雨水不能自流排入玄武湖,遇雨只能靠设临时泵抽水。赛虹桥立交桥下工程未完工,排水系统也不畅。
三是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据调查,全市有59处排水管道未移交城区防指,这些未纳入市政部门管养的河道、排水管网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平时疏于管护,目前是否堵塞都是一本糊涂账。
1999年夏的一场大暴雨让南京内涝严重,有感于防汛排涝能力的相当脆弱,近5年来市财政投入10个亿资金,新增排涝泵站12座,总流量达到279立方米每秒,5年翻了近一番,但内涝仍未消除。当务之急一是对症下药,把钱用在刀刃上,如尽快拆除排水沟上的违建,更新排涝设施。二是规划先行,以民为本。建筑工地排水管网不达标不准上马,以消除后顾之忧。今年计划完成城东苜蓿园地区、城市中心区、浦口新市区等3个地方的排水设施建设(达标)规划,如果事情都能考虑在前头,就不会临时抱佛脚了。(记者 赵诚)
首场大暴雨*反应
市政公用局承认排涝设施老化
内涝严重地区泄洪管道均被侵占
入梅后连降暴雨,南京防汛频频告急,不少地方积水严重,百姓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前晚至昨天凌晨的大暴雨造成大面积内涝。昨天下午,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陈雷坦言,暴雨暴露出排涝设施老化、河道受阻、管理不严等城区防汛诸多“软肋”,亟待解决。
此次大暴雨,南京5处地区积水最严重,主要分布及原因如下:秦淮区卡子门、土城头、开源小区、雨花东路立交桥下一大片地区:主要原因是泄洪的五一沟被覆盖,部分泄洪管道口径改小,以致排水不畅。龙蟠路国展中心、锁金村路口地区:原因是龙蟠路南北向隧道施工,在玄武湖内打坝导流,排水受影响。集庆门大街83路汽车终点站地区:主要原因是排水明沟沿线违章搭建,缩小了过水断面。江东南路一带:因该路沿线正在改造,路两侧河道及排水沟被填掉,新的排水系统没建起来。消防大队附近路面积水到昨天下午还没排完。河西应天西路、应天巷等地区:河西地区地势低洼,该路段又是较低点,因开发过程中原有河道沟渠逐步改成管道,但整个系统尚未建成,造成上下游标高衔接不顺,排水不畅。
以上5处积水严重地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原有的泄洪管道人为受侵占。陈雷说,这次暴雨内涝严重地区,排水沟上都有违建,垃圾较多,造成大面积积水。下一步,城区防指将逐个分析原因,采取解决办法。城区防指昨增设几条排水服务热线,以确保信息畅通,抢险队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排涝。(记者赵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