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方和工商部门披露的情况看,这些参加传销的大学生们从大一到大四都有,以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为多;他们的家境普遍不太富裕,而他们掉进陷阱的直接原因,无一例外地因为一个“钱”字。
教育部法制办公室主任孙霄兵说,社会上存在的“不当得利之心常有,勤劳致富之心常无”等现象对一些大学生影响很大,一夜暴富的期待成了这些学生的心理渴求。受这种心理影响,现在有些大学生不愿意老老实实上学,存在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想法,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陷入骗局。
“发财就是成功、有钱就是有价值,这些扭曲的成功观和价值观如果不及时扭转,面对极具诱惑力的其他骗局,大学生们还可能上当受骗。”南开大学团委副书记王凤不无忧虑地说。
一些被骗和骗人的大学生们在分析自己的经历时,都坦言自己无法把握毕业后的事业走向,“与其毕业就失业,还不如能抓一个发财机会就狠狠抓住再说,也好为将来进行一些原始积累,起码心里会踏实一点。”
“在就业压力面前,一些大学生迷失了!”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处处长赵锋认为,“传销事件提醒我们,学校也需要反思大学生就业教育方面的缺位。”赵锋说,“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学校不仅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就业创造外部条件,更要从思想上关心、帮助他们,努力为他们解开已经很沉重的就业心结,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全方位地关心他们,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挑战、尽快适应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