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去过两次。每次去,我总是要细细地观看、反复地品咂,心情很激动。作为革命圣地和历史古城,延安可看的东西不少,可听的东西也多,许多物事都是可以大书特书的。然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延安的窑洞。
延安的窑洞分土窑洞和石窑洞。石窑洞是用石条或砖做成的,坚固耐用。而今过富平县赴延安,石条窑洞随处可见。延安大学的砖窑洞群,气势宏伟。石窑洞是延安人对黄土窑洞的发展和创新,是生存智能的结晶,是窑洞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而我这里要说的是土窑洞,是革命领袖和革命战士住过的土窑洞,是革命理论家、军事家、艺术家住过的土窑洞。无疑,这黄土窑洞是重要的革命遗址。赴凤凰山下,到王家坪,进杨家岭,再赴枣园,以及鲁艺旧址的山沟里,看到的最多也最醒目的建筑,就是土窑洞了。
革命领袖和人民军队、人民文艺工作者,就住在这样的窑洞里,一住就是13年。
我每到一处,都要仔细观看这些山沟的土窑洞。窑洞里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也朴素到不能再朴素。木桌、木椅、土炕是当时最一般的农家都可以置备的物什。
这就是中共高层领导居住的地方。没有到过延安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是无法想象这一切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就是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直至最后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哲学就是在这里发扬光大的,中国的马列主义就是在这里提炼凝结的。革命的文艺思想、文艺方针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大批的革命文学艺术家就是在这里经受锻炼、健康成长的。在中国文艺史上一些起到重要影响的扛鼎之作,就是在这里产生的。“黄河大合唱”的壮观场面,是在这里诞生的。时代的强音是从这里发出的。
延安的窑洞曾是一个谜,探秘者纷至沓来。敏锐的观察者即刻断言;中国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一时间,延安窑洞世界闻名。窑洞是朴实的,朴实得如同一捧黄土。窑洞是不起眼的,如同黄土高原随处可见的黄土峁。不事张扬,从不炫耀,与黄土浑然一体。窑洞是浑厚的,它背靠高山,脚踩大地,坚固牢靠,岿然不动。窑洞是有力度的,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它与黄土地血肉相连,密不可分。
延安窑洞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有丰富的内涵。艰苦朴素,艰苦奋斗,顽强不屈,奋不顾身,从实际出发确定行动方案……尤其是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是土生土长的延安精神。
窑洞是一个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世界革命史上的一个奇迹。延安窑洞,引起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在延安,你总可以看见窑洞内外人群熙攘,中国人,外国人,都是一样惊奇的目光。拍照留影,分析谈论,摄像记载。土里土气的窑洞成了延安旅游的一大景观,也成了考察的重点对象,学习的重点内容,窑洞成了中国革命的见证,成了中国革命的形象教材。窑洞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窑洞也掀开了自身历史上的辉煌一页。
值得深入思考的是延安窑洞里走出来的人。
这些人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成为社会主义各行各业建设中的中坚力量。窑洞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窑洞是封闭的,它顽强地抵御着风霜雨雪,释放着大地的暖气;窑洞更是开放的,它向全中国、全世界敞开着大门,接纳一切愿意革命的仁人志士,迎接一切愿意支援革命、了解革命的八方宾客。窑洞里产生了中国最先进的思想、最先进的文化,造就了最具现代意识的人。这正是窑洞的奇特之处。窑洞已经成为一种发人深思的现象。
我们完全可以把延安窑洞看作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这是延安这块历史沉淀的沃土凝成的精华。嚼得草根,百事可做。志从淡泊来,节从肥甘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鱼游依大海,舟行靠江河……这些传统文化的可贵精神和历史经验的经典概括,在延安窑洞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和发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声“共产党员,跟我上!”是神圣的宣言,是伟大的行动。军队和人民亲如一家,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只有能住窑洞的党和军队才能做到这一点。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是力量之源,是胜利之本,是不可战胜的。
时代发展到今天,延安窑洞是否就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而仅仅成为一种历史陈述?请看那一群群少先队员参观窑洞时崇敬的眼神,请看那风尘仆仆的大学生在窑洞前思索的神情,请看那络绎不绝攒动的人群。当然人群中也不乏仅怀好奇的,难道好奇之后就不能引起一点感触?党和国家领导人频频去延安窑洞,这本身就说明延安窑洞的崇高地位。是延安窑洞的灯光,照亮了中国大地,迎来了雄鸡一唱天下白的光明。
延安窑洞是一部教材,是中国革命形象的教材,实践的教材,经典的教材。今天,我们不仅不能淡忘这部教材,漠视这部教材,而且要深入研究它、运用它、充实它、发展它。你将会体味到,当改革愈深入,社会愈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延安窑洞这部教材会愈加显出它的重要性,愈加放射出它的光彩。
当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垂头丧气的时候,当我满足现状偷懒懈怠的时候,当我偶有成绩沾沾自喜的时候,当我遭遇误解不公心情郁闷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延安窑洞,想起住过窑洞的先辈,想起他们的胸襟、他们的意志、他们的人格、他们的精神。住过窑洞的人,永远是我们这些后来者崇拜的对象,他们在我们的面前树立起永远光辉的形象。这样一想,我就顿释心中块垒、心平气和,我就猛然惊醒、信心倍增,也深深地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责任。有机会,我还会去看延安窑洞,我要永远把它们装在心里。这样,我就会鼓足信心,把自己纳入这条几代中华优秀儿女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光辉道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