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易谦 6月19日,吕秀莲又发表“高论”称,为落实“南北均衡发展”,未来将把“迁都高雄”的计划列入施政考虑。此番言论在台湾引起强烈反响。国亲两党批评吕秀莲又在搞“南北对立”,呼吁民进党不能为了讨好南部民众而采取“两面手法”,应慎重考虑“迁都”的社会成本。民进党“立委”蔡同荣等人则发布新闻稿,表示认同“迁都”,但并不同意“迁到高雄”。 其实,民进党内部很早就有人提议“迁都”了,这也是延续陈水扁“重视南部”的一贯做法。在过去4年里,陈水扁以“均衡发展”为幌子,在南部搞了一系列“面子工程”。2000年刚一上任,他就把民进党党庆和“国庆”一同搬到南部举行,并在高雄市大放“国庆烟火”,第一次让南部民众感到“上面的关怀”。2001年,高雄市首次举办全台灯会。2002年,陈水扁在高雄餐旅学院举办“国宴”,款待到访的哥斯达黎加总统,一时传遍南部的街头巷尾。在屏东县,他也是经常参加当地举办的活动,补助活动经费。而台南县的小吃被陈水扁搬上“国宴”餐桌,一时间更让岛内媒体的镁光灯全部集中到南部,南部人面子十足。 因此,尽管南部经济状况在过去4年里并未得到实质改善,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民利益损失非常大,但陈水扁还是笼络住了很多南部选民的心,有人甚至喊出了“肚子扁扁也要挺扁”的口号。今年选举,陈水扁在南部5县市共得到近190万张票,高出“连宋配”近57万票,弥补了其在北部地区的劣势。 因此,有媒体分析指出,吕秀莲提出“迁都高雄”也是事出有因,一方面继续巩固民进党在南部的势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显示与“重视北部”的国民党政权的区别。正如蔡同荣等人声称的那样,北部是泛蓝军重镇,民进党在台北执政很不适当,“如果能重建具有‘中央政府’气势的‘新首都’,将有间接宣示台湾是一个‘新国家’的政治意义”。▲ 《环球时报》 2004年06月23日 第十一版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