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毕业于我市某高校的小李,本来打算报考公务员,但由于毕业时没有落实好单位,档案被打回原籍,后又被原籍管理部门作为弃档处理。而小李自己也没太在意。这几年,他的档案上没有任何新增记录,因此现在没有单位给他出具报考公务员的政审材料,报考公务员的事就这样“泡汤”了。对此,人事部门提醒大家:别把个人档案不当回事儿。
“弃档”人员有哪些
据我市人才大市场企划部负责人王经理介绍,“弃档”一族中占比例较大的是一些“跳槽”人员和异地求职人员,其次是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前者主要是由于原单位设卡,或是认为异地调动手续繁琐,最终选择了放弃。而后者主要是由于档案可以在学校存放两年,一些暂时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将档案留在了学校,之后便不管不问了。部分大学生甚至存在自己保管档案的现象,而这样做是违反档案管理规定的。
“弃档”为哪般
临近毕业的小赵告诉我们,现在基本上都是聘用制,尤其是私营企业,根本不看档案里装的什么。所以对他来说,档案就像鸡肋,实在是食之无味。
小娜去年毕业到了北京。和许多“北飘族”一样,她对档案显得漠不关心。“档案呀,没用吧?我的好像还在学校放着呢,反正学校也弄不丢。现在只需要随身带好毕业证和各类证书,求职就OK了。”
今年三十出头的张女士提起调档则一脸的无奈:“异地调档,手续很复杂。各地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我为调档没少花精力,折腾来折腾去的,特别麻烦,实在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弄它了。”
人事部门:个人档案很重要
随着人才体制的改革,档案已不再是困扰人才流动的问题,特别是私有企业在用人时更多注重个人的实际能力,而不是过多地依据档案记录。所以,一部分人搞不清楚自己档案的去向,甚至把档案丢失。对此,王经理强调,档案不是想重建就能重建的,即使各种手续都办妥,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没有“历史”的人。因此,人事部门提醒大家:个人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考研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将要面对的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出国、升学、结婚、生育等都没办法离开档案。所以,个人档案并非可有可无,千万别把个人档案不当回事儿。
调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没有搞清用人单位是否具有人事主管权之前,不要把档案转入这个单位。我们经常可以碰到一些没有档案管理权的单位在接受档案,个别单位会把档案弄丢了或扣住不放。
——要询问清楚用人单位的性质。如果是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它们或它们的主管单位是有人事管理权的,可以接受档案。其他各类非公企事业单位、各类民营机构是无人事管理权的,要通过人才交流中心来接受学生,学生的档案要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
——对于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如果没有申请待业,人事档案将回转到生源所在地的人事部门。这一类毕业生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到当地人事部门报到,办理人事档案的相关手续,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弃档”。
——档案的转递是有规程的。在离开学校之前,最好弄清自己的档案在什么时间被转到哪个地方去了。因为在现阶段,主管学生分配的单位没有统一,有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教育局等。(张锡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