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河湖污染中,如何控制面广量大的陆上污染源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经过联合攻关,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河湖污染控制技术,为云南高原九大湖泊水变清立下汗马功劳,专家评价这一技术在世界上属于领先水平。
蓝藻水花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最大“敌人”。南京地理与湖泊所李文朝研究员等专家大胆创新,在云南隔河入湖处建成大型的控藻工程,用微生物分解转化等综合机制去除蓝藻并净化水质。现在隔河恢复了沉水植物,河水透明度达到1.5米。针对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普遍出现的加速富营养化趋势,该所科研人员以云南抚仙湖为试点,针对湖泊受污染的不同状况,研发了重污染河水复合型湿地自流净化工艺、轻污染河水自然湿地净化工艺、隔河泄水蓝藻污染生态控制工艺等一系列创新技术。经过4年来的试验示范和工程示范,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已进入工程推广阶段。在抚仙湖污染最重的窑泥沟,科研人员建成了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的污染控制湿地,半年后这里的水质达到了国家污水厂排放一级标准,实现了河口区环境的生态恢复。云南省将它作为控制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在九大湖泊推广,国家计委对该技术也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初步遴选为全国小城镇污水处理新技术,将率先在三峡库区进行推广应用。(谈引根 吴红梅 吴昌红)(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