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延安精神世代传承
本报记者 李新会
辉煌历史又一次再现,延安精神世代传承。800多件图片、实物,娓娓讲述着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穿越历史时空的延安精神,昭示和激励着后人不畏艰险,奋勇前行。今天,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引领着人们仿佛来到了巍巍宝塔山前,滔滔延水河畔。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出发点。这次展览以编年体为线索,通过400多幅图片,459件实物,2个复原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13年的革命生活。
展览大厅里,一帧帧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记载往日岁月的实物,吸引着每一位参观者驻足细看,也打动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灵。一个陕北人家普普通通的小炕桌,毛主席曾伏案其上,书写大量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巨著,也诞生了气势磅薄的《沁园春·雪》;一把开发南泥湾用过的老镢头,见证了当时边区军民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一张毛主席与头扎白羊肚手巾的陕北老农开怀畅谈的图片,记录着党和人民的血肉亲情。还有1943年毛主席为中央党校礼堂题写的“实事求是”石刻,毛主席长征到延安后赠给保安游击队队长张明科的手枪……
今年89岁的原总参后勤部的胥光义老人,坐着轮椅,一早就来参观展览。这位1929年参加革命,曾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工作过的老延安,看了图片后激动地说:“这里是我参加革命工作的地方。当年在延安我们都种过地,挖过窑洞,扭过秧歌……延安是革命圣地,共同的理想和信仰,使大家投入到革命斗争中来。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一定要继续发扬。”
早上6点就从朝阳区十里堡乘公交车、地铁赶来参观展览的贾振清老人,是来完成自己未了心愿的。1938年就在太行山参加敌后武工队的贾振清老人,当时曾有三个机会到延安学习和工作。一次是组织准备派他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一次是准备调他到朱德总司令警卫团,另一次是参加中央党校的学习,都因当时革命斗争形势的变化,没有实现。“这次看展览,我就是要看看魂牵梦绕的革命圣地延安当时是什么样,看看毛主席曾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身着校服的中小学生也聚精会神地在图片和实物前仔细观看。一位同学说:“现在我们的成长环境好了,但也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延安精神的教育应该是重要的内容。”
“这些图片和实物再现了当年的革命岁月,也凝结着世代传承的延安精神。”陕西省委副书记杨永茂说,“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当前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处在一个新的起点,延安精神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保证。”
(本报北京6月28日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