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队长正在布置任务 | 设卡巡查 | 提起家人老杨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 主持人:民生、民情、民意,观众朋友中午好,欢迎您走进《共同关注》。从6月23号开始我们栏目连续播出了系列报道《致命的诱惑》今天我们将播出最后一期。以往我们在电影和电视中才能看到公安干警跟踪破获毒品案的过程,那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我们感到震撼。那些缉毒干警的工作,让我们感到刺激而神秘。但是,您是否知道在一个个毒品大案成功告破的背后,都凝聚着这些缉毒干警怎样的心血,在那随时都可能神遭遇毒一线上,他们都度过了怎样的日日夜夜吗?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带观众朋友走近这些可爱可敬的人。
在制作这期节目时,我们摄制组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了云南。云南省紧临世界最大的毒品盛产地金三角,我国每年缴获的毒品95%以上都是通过这里进出国境的。战斗在这里缉毒第一线的公安干警们,每天都在同境内外的毒贩们进行着殊死的搏斗,死神随时随地可能降临在他们身上。1994年6月2日,云南省林沧地区的干警在抓捕毒贩时,疯狂的毒犯拉响了手榴弹,两位缉毒干警当场壮烈牺牲,如今他们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了,在这十年当中,他们为之付出生命的禁毒事业怎么样了,他们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们还好吗?
2004年6月20日,记者来到了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林沧地区。这里和缅甸接壤,最近的地方距离世界上最大的毒品出产地金三角仅几公里。到达林沧以后,记者马不停蹄的赶往此行的第一站——永德县,永德距离边境70公里。在离永德县城还有几公里的地方,记者遇到了正在设卡盘查毒品的永德县禁毒大队干警段保峰。
从1987年到现在,段保峰一直战斗在缉毒第一线,17年来经他手抓获的毒贩已经有上千人,查获的毒品也达到了几百公斤,这些经历让老段在缉毒干警中有着极高的威望。但是在和他的交谈中,记者却感觉不到他有丝毫的喜悦,有的只是担忧和焦虑。老段告诉记者,最近几年,被他们抓获的毒贩身份越来越复杂,有的甚至是不满十岁的孩子。
云南省林沧地区永德县禁毒大队段保峰:从我做到现在,按这个分布,一个是老的有,年纪大一点儿是70多岁,年纪小一点儿的,最小一点儿是八岁。
记者:八岁?自己去做吗?
段保峰:小一点儿都是他父亲利用他家儿子,一个八岁,一个九岁,而且那个数量是3000多克。
最让老段感到难过的是,在他抓获的毒贩中,有的甚至还是在校的大学生。这些本应很有前途的大学生为什么也会走上这条路,直到现在都让他回不过味来。
云南省林沧地区永德县禁毒大队段保峰:相当可惜了,基本上要毕业了,也是趁放假的时候,我们对他自己说,你为什么走到这一步,你想一想,你现在读了大学基本上要毕业了,国家培养你了,你再走到这一步,你说可惜不可惜呢。他当时说,他叹口气说,可惜又有什么办法,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中专的也有,大专的也有,都有。我们都为他可惜。
(字幕)2004年6月20日 凌晨四点 永德县看守所
为了抓到毒贩,每次设卡,老段和他的战友们天不亮就要出发,今天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出发最早的一次,除了要按照平常的要求设卡外,今天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带上昨天刚刚抓获的一名越境毒贩,来抓捕在境内准备接货的毒贩。据被抓获的人员交代,前来接头的毒贩今天肯定要从这里经过,而且这名毒贩可能携带有武器。为了保证安全,在出发前,老段再一次向队员们做了交代。
老段之所以要交代的这么详细,除了因为对方可能携带有武器外,还因为他手下的这些队员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干警。因为常规警力不足,云南很多禁毒队伍都招募了不少合同人员,他们被叫做辅助警察。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这些辅警没有独立执法权,因此,除了手铐,他们没有权利携带任何警用器械,也就是说,他们要赤手空拳地面对那些可能带有凶器的罪犯。所以每次有这样的任务,老段都要象今天这样,再三叮嘱大家注意安全。
记者:这种辅助警察部队,他们这些人员的待遇怎么样?
云南省林沧地区永德县禁毒大队段保峰:他们的待遇,他的基本工资是500块,根据奖金奖励,一个人一个辅警查获一起毒品,你查获占一半,长辅警占一半,按这个来提成的。
记者:实际上待遇并不是很高?
段保峰:不是很高。
记者:既然这个查毒工作呢,一个是待遇不高,但是还非常危险,还非常艰苦,他们没有什么怨言吗?
段保峰:苦,大家都知道,但是为了干好这个工作,大家都是支持的。
记者:从来没有人说这个待遇不好?
段保峰:没有。
事实上,抓捕携带武器的毒贩,对于老段和他手下的这些弟兄们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仅今年上半年,老段和同事们就缴获各种枪支20多支,在一些毒贩的身上甚至还发现了手榴弹。
老段开的这辆警车是去年省厅刚刚配发的,之所以配发这辆警车,一方面是省厅对老段他们这些年在禁毒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的鼓励,而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这辆车里有一台移动式的X光机。
云南省林沧地区永德县禁毒大队段保峰:这个X光的目的一个是减少我们的警力,提高我们的效力,发现是了,马上带着器具,带着手铐,带脚镣,节省我们的时间了,节省我们的人力警力了。在最近两年人体藏毒比较突出一点儿,因为在前几年当中,在人体藏毒还没有想到在体内来代替,多了一些车上的夹层,现在因为对汽车夹层查的紧,所以很多毒贩开始采用人体来偷运毒品。
在我们要离开永德时,老段他们还没有抓到那个前来接头的毒贩。老段告诉我们,现在的毒贩都非常狡猾,而这次来接头的毒贩又是本地人,对周边的地形情况非常熟悉,一旦他们觉得有什么不对很快就会溜走。不过,老段也告诉我们,他们有信心很快抓到那个在境内作内应的毒贩。毕竟像这样和毒贩斗智斗勇,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离开永德,记者赶往镇康县南伞镇。南伞是林沧地区靠近缅甸的最大口岸,从这里到达缅甸,步行只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由于这里地形比较复杂,而又没有什么天然屏障,境外的毒贩随时都有越境偷运毒品的可能。所以,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而言,这里离边境最近,禁毒形势最为严峻,同时干警们在工作中面临的危险也最大。
杨泰安是镇康县南伞禁毒大队的队长,和老段一样,杨队长也从事禁毒工作很多年了,所不同的是,南伞的情况更加复杂,面临的禁毒难度也更大。记者来到南伞的第二天正好赶上,杨队长带人外出设卡巡查。
镇康县南伞禁毒大队队长杨泰安:根据可靠情报,夜晚有一伙武装贩毒的要经过这一路线,我们特在这一地点设了卡,准备对在所进入我境的毒品及犯罪嫌疑人,现在人基本上已安排就绪,山是比较高的,你看,这一带比较陡峭,人难以走动,这儿是设伏的第一个埋伏点。
杨队长所在的禁毒大队一共有26名干警,其中有一半是辅警。每次出发设卡堵截毒贩最多能出动两组人,不超过十名干警。除了边防武警以外, 长达97,15公里边境线的禁毒工作就要由这十名干警来负责了。禁毒队的副队长告诉记者,这9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天然屏障。任何人很轻易的就可以跨越国界。
禁毒队副队长:我们这里随身可以偷越过境小道那说也说不清楚有多少,从我们整个边境线的90多公里,这个边境线上没有什么天然屏障,我们这个村子里面就是我们的农户村寨,有时候做生产,还有放牧,有时候都会走在一起,有时候很难辨认谁是犯罪嫌疑人。
不仅如此,现在的毒贩也越来越猖狂了。杨队长告诉记者,去年五月,就在他们今天设卡的地方,禁毒队员和境外武装毒贩遭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枪战。最后,在子弹打光的情况下,杨队长和队员们不得不用石头对付毒贩。
镇康县南伞禁毒大队队长杨泰安:当时由于天黑,我们在看不清对方的时候,我们人手的枪只有几粒子弹,当时我们近距离跟毒贩接触的相当近,我们用自然的原始的武器石头向犯罪嫌疑人砸去了。
记者:平时这种警戒的配备有多少呢?
杨泰安:每个干警有三十五发装备弹。
记者:你觉得这种形势下35发装备子弹够不够办事的。
记者:不够,这远远不够。因为我们现在的实力,它不能办到。
禁毒队副队长:我们平时出来的时候就是一条小枪,平时我们所携带就是防暴盔,还有防弹衣。
然而,就是避弹衣也做不到人手一件。这次出来设卡的七名队员只有四个人穿了避弹衣。而这有限的几件避弹衣并没有穿在两位队长身上,他们主动将其让给了队里几个年纪比较小的队员。记者发现,这几个小队员里竟然还有一名女孩子。
记者:咱们设置这样一个女干警的目的是什么呢?
镇康县南伞禁毒大队队长杨泰安:主要是针对一些女的犯罪嫌疑人。
记者:像这种女的犯罪嫌疑人多吗?
杨泰安:多。
记者:和您刚做缉毒警察时相比,她是一个什么变化呢?
杨泰安:这种变化实质都在增多。
据杨队长介绍,最近几年女性毒贩越来越多。以前,不少女毒贩利用禁毒干警多数是男性这样的性别差异,多次逃避检查。随着女性毒贩数量的增加,禁毒队不得不在各个部门布置女警,以便开展工作。然而,这个叫李芹的女孩子,在禁毒岗位上的工作并不比其他战友逊色。
记者:你亲手抓获过毒贩吗?
女队员李芹:十七八个名,就是自己带在身上的,其中最多的一次是四块的,是两千多克吧。
这次设卡巡查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杨队长和他的队员们也没有遇到什么危险。但是,并不是每次巡查都会这样平安。战斗在缉毒第一线的杨队长和他的队员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而家人也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的他们安危。家人曾多次动员杨队长转行,但他从来没有动摇过,家人只好尊重他的选择。
记者:你出发之前想的是什么呢?
镇康县南伞禁毒大队队长杨泰安:就是把这次领导交办的任务完成。
记者:其它什么都不想?
杨泰安:对。
记者:你每回跟家里怎么说?
杨泰安:我出去了。
记者:就这么简单?
杨泰安:哎。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杨泰安告诉记者,平时他非常喜欢唱歌,而在所有他会唱的歌曲里,他最喜欢的是便衣警察里的那首主题歌,“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血雨搏急流……”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