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九日电 (记者阮煜琳)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今天提出,预计未来二十至三十年中国北方沙尘暴将在波动中逐渐增加。
近五十年以来,中国北方沙尘暴总体趋势在减少。其中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沙尘暴频次在波动中上升,八十至九十年代呈波动式减少,但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沙尘暴发生日数有回升趋势。
今天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十七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栋梁提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太阳活动加强,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加强,欧亚西风急流轴北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强度加强,蒙古气旋减弱,西北西部的沙尘源区降水增加,是中国北方沙尘暴减少的主要原因。
他说,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太阳活动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减弱期,引起气候变暖趋势减弱,气温逐渐降低,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减弱,蒙古气旋逐渐加强,预计未来二十至三十年,中国北方沙尘暴将在波动中逐渐增加,进入新一轮的相对活跃期。
中国共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一百六十五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七。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现代沙漠化土地约占全部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的近四分之一。李栋梁说,如此广大的沙尘源为中国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人类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沙尘暴的发生,应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