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苏州6月30日电(记者全晓书)秘鲁的世界遗产“纳斯卡和朱马纳草原线条图”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勒刻在地表、只有从高处才能看出的50米长的蜘蛛、100米高的猴子等图形。
正因为此,世界各地的游人纷至沓来。在苏州参加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秘鲁贸易旅游部负责旅游事务的副部长拉米罗·萨拉斯·布拉沃说,为了保存这一遗产不受破坏,秘鲁只允许游客乘坐直升飞机观看,而禁止步行或驱车前往。
“不宜乘飞机的游客可以在纳斯卡北部20公里处修建的高塔上登高远眺,”布拉沃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及多国专家在此间指出,在世界遗产地开展旅游是评定世界遗产的应有之义,因为真正读懂世界遗产,到遗产地旅游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旅游为人们认识遗产价值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但各国必须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不致使遗产遭到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旅游让人们真正感受世界遗产,世界遗产让人们的旅游更增趣味。“我很高兴看到,世界遗产地能够适度接待旅游者。”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杜越提出,遗产地最主要的特征应该是开放。“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参观、学习和传承,因此旅游是必要的。它已成为游客提高文化品位、增长知识阅历的重要一环。”同时,保护好遗产需要经费支持,旅游的适度收入可以为遗产管理提供经济保障。在描述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时,“适度”成了中外专家们使用最多的关键词,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业的膨胀发展极易侵害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所特有的价值。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出版的《旅游业、生态旅游和保护区:世界自然旅游的状况和发展指南》一书将“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归结为六项,其中建筑业、人流和车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水资源被污染、文物遭掠夺和践踏在一些世界遗产地频频发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欧洲部主席迈克蒂尔德·罗斯勒说:“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业给全球几百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给无数旅游者带来了快乐和休闲。然而,旅游业的过度开发也破坏了遗产地独特而原始的环境,对当地文明构成了威胁。”
这也许是世界遗产地面临的共同课题:既要吸引游客,又能疏导游客。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教授指出,旅游业本身是商业活动,其终极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必须加以引导和管理,对游客人数和行为进行必要限制。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于1995年被列入濒危遗产名录的理由之一便是:“一年四季不断增加的参观和考察导致拥挤过度,打扰了野生动物。”如今,游客到黄石公园必须先抓阄,每天只有十几名“幸运者”可以乘坐一辆汽车进入公园的生态保护区。中国目前每年有6亿到7亿的游客流量,其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管理也面临很大压力。近年来,一些遗产地开始借鉴外国遗产管理的成功经验,甘肃文化遗产莫高窟就采用了预约参观的办法来控制游客数量。
“旅游一旦过度,就会给遗产地带来灾难性后果。在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间建立平衡点,这非常关键,”松浦晃一郎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