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记者继续就高校学生欠费这一问题“追根溯源”。辽宁省教育厅学生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主任贾平认为,大学生欠学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家助学贷款未能广泛推行。同时,记者从有关方面获得一个好消息,国家有关部门已正式下发关于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意见,一些新举措的出台将有望彻底解决高校学生欠费这一问题。仅有三成贫困生获得贷款
据贾平主任介绍,在教育部出台的对贫困大学生“奖、贷、助、补、减”助学措施中,助学金等方式多为解决学生生活费用,助学贷款则是真正解决学费这一大难题的主要措施。1999年,包括沈阳市在内的8个城市成为国家助学贷款首批试点城市,此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辽宁全省累计发放助学贷款3.3亿元,共有3.8万名高校贫困生获得贷款。据了解,辽宁高校贫困生比率大概在10%-15%,他们绝大多数都申请了助学贷款,但仅有1/3的申请者获得贷款。
这就是说,即使在助学贷款未被“叫停”时,仍然有2/3的贫困生未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学费,这无疑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经济纠纷”留下了隐患。
辽宁省内银行为何对助学贷款不感兴趣?据了解,工行、建行及农行都相继推行了助学贷款项目,但由于助学贷款属于无担保贷款,风险较大,学生违约率(即未按约定还贷)又高达20%以上,令银行叫苦不迭,因此纷纷叫停。急需建立学生信用体系
说起学生违约的原因,贾平主任认为,不少媒体指责学生信用缺失并不客观。他分析,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一些学生毕业后未找到工作因而无力偿还贷款,这占了违约学生的大多数。即便对于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来说,马上需要偿还贷款也有一定困难,现行的助学贷款规定学生自毕业起就开始偿还贷款,如果贷款额为6000元的话,每月就需还款500元以上,这对他们来说在经济上是很大的压力,这也造成一少部分学生不愿还贷。
贾平同时认为,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也是违约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教育法专家、同方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洪新强调,必须尽快建立学生信用体系。他说,由于高校毕业生流动性较大,因此这一学生信用体系应该是全国范围内的。而且,这一体系建立的成本并不高,因为全国都建立了非常完备的学生档案体系,很容易在此基础“打造”学生信用体系。李洪新认为,学生信用体系的建立对于全民信用体系的建立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解读新政策四大亮点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与原有政策相比,已经出台的新助学贷款政策将有四大亮点。
亮点一:还款周期延长
今后,学生助学贷款还贷期将由原来的四年延长至六年以上,而且不需要毕业生毕业伊始便开始还贷,可以申请一年的“缓冲期”,这样将大大缓解学生的还款压力。
亮点二:在校期间百分百贴息
与原来政府实行50%贴息不同,新政策规定对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实行100%贴息,在校学生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按月向银行缴纳利息,这无疑会降低在校贫困生的经济负担。
亮点三:学校确定名单
原来的贷款方式为学校提供名单,由银行决定放贷额度及对象,今后,将由银行按贫困生比例向各高校下放贷款额度,高校自己在这一额度之内确定贷款者名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所有贫困生都可以如愿获得助学贷款。
亮点四:设立风险补偿金
与原来风险由银行单方面承担不同,新政策规定按贷款额的一定比率设立风险补偿金,由政府与高校共同承担,一旦学生由于意外等原因未能如期偿还贷款,银行可以通过风险补偿金弥补损失。这一“风险分担”的方式无疑降低了银行风险,调动了银行放贷积极性。
新政策旨在通过全面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既满足贫困大学生的求学渴望,同时让高校真正摆脱因学生欠费带来的尴尬。有关人士评价,如果新政策真正得以落实,无疑将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治本之道”。记者黄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