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7月5日电 记者姚斌华、通讯员黄杰华报道:“16万,第二次、第三次”,随着拍卖师的手起槌落,佛山市三水区首辆公车正式拍出,一辆10年车龄的凌志车经过数十个回合的较量,最终以高于底价一倍多的价格成交。7月4日下午1点,三水明富昌体育馆人头攒动,来自佛山五区的1400位社会买家开始展开了对首批79辆公车的竞逐,最后72台名花有主,成交额879.9万元,比底价整整多出了70%。此举也拉开了三水公车改革的序幕。(小)628台公车,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拍卖 三水公车改革,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面向社会公开拍卖,三水区委书记蒋顺威说,三水车改按照“统一评估、统一收车、统一拍卖、统一过户”原则进行,7月4日只是第一批,总共628辆公车将于今年10月底前全部拍出。此举可谓开广东公车改革之先河,而在推进公车公开拍卖的过程中,三水区委、区政府则是顶住了重重压力。 其实,当初三水的车改思路也想“关门””处理,内部拍卖,但通过调查后发现,若公车不公开拍卖或只在单位内部拍卖,即使价格很合理甚至比公开拍卖价要高,群众也认为是黑箱操作。公开向社会拍卖,既可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可获得社会公众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三水区副区长何绮红介绍,当去年7月传出三水要车改并想有意内部拍卖时,个别列入车改的单位计划将现有公车进行大的维修(如增加高档音响等),后调查得知,单位拍卖基本上是单位领导所得,有哪位下属敢跟领导公开叫价?这样不仅车价拍不上来,而且拍卖前大修,等于财政又为有能力竟拍者多花了一笔“维修费”。 当三水区党政班子联席会议决定要进行向社会公开拍卖公车后,不断有镇里和局里的负责人前来讨说法,他们抱怨说,拿镇长、局长们的工资,怎么能与一些企业土在同一平台上竟拍?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也想到,这些基层的负责人也是实际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他们有想法,不光会带来车改的被动…那一阶段,区里的主要负责人面临巨大的压力。 怎么办?还是把决策权交给干部职工。三水区将首批确定车改的三个镇 (街道)及六个区直单位的干部职工召集起来,就拍卖方式进行公开投票,结果赞同公开拍卖的居多,群众帮助改革者解开了一块“心病”。(小)车改“一脚踢”,一年节省750万 此次三水公车改革,除了区五套班子领导、公检法司、行政执法局外按公务员制度管理的所有在职在编人员,按行政级别从副处级到技工普工分为12个车补档次,按月一次性发放交通补贴,车补标准为最高的副处级领导月车补为2700元,最低的技工普工月车补为200元。改革后,所有单位不得新购公车,不再配备司机,区直单位一律不保留公车。 据悉,此次三水参加车改的车辆共有628台,其一年的支出为2500万元左右,按车补方案测算,每年三水区节约车辆财政费用(包括购车,不包括司机等员工费用)30%,也就是节约 750万元。 此外,为解决车改之后的司机出路问题,三水制定了《关于公车改革后机关工勤人员管理的意见》,如今各相关部门也正在忙于为无车可开的司机找出路。此外,由于公车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为防止不正之风或腐败现象的发生,三水还专门配套出台了保证公车改革的纪律规定:“交通费一律不得在下属单位企业或其他还没有车改的部门报销”。 据了解,目前全国在公务车改革试探上已基本形成三种模式:一是集中管理,有偿使用。将公车集中起来,成立公务用车服务中心,谁用车,谁出钱。其好处是可以避免公车私用,减少经费开支,弊端是服务中心若完全市场化,又无法保证和 满足单位公务用车的需求,若按事业单位,则半官半商,服务中心又可能重新成为财政补贴大户。二是单位保留公车,交通费货币化发放,实行总额控制,包干使用:谁用车谁出钱,节约归己,超支自付。好处是改革震动小,推行阻力小,弊端是无法有效监督用车主体的行为,容易造成“补贴照拿,公车照用”的尴尬局面。三是将公车全面推向社会公开拍卖。即取消公务用车,交通费货币化发放,超支不补,节余归己,其优点是公务用车实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改革彻底,一步到位。 三水彻底的车改方案,将从根本上杜绝“车轮腐败”,为广东车改提供好的经验与借鉴。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