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达成一致意见:由于吴哥窟、阿曼巴赫拉堡、乌干达鲁文佐里国家公园等3处遗产保护工作大大改善,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上剔除。到本报截稿前为止,全球已有33处遗产进入濒危名录,包括17处濒危文化遗产和16处濒危自然遗产。
柬埔寨吴哥窟
吴哥窟是东南亚主要的考古学遗址之一,占地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包括林地、吴哥窟遗址公园。1992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吴哥遗址面临长期的国内骚乱威胁:频繁的抢劫、遗址内雕刻被猖獗走私。国际社会尽力支持吴哥窟保护,10年间,一些国家共捐款5000万美元,用于恢复吴哥窟遗址的各项建筑和扫除周围的地雷。其保护工程之浩瀚,堪称当今世界之最。1992年12月14日的世界遗产大会第16次会议上被同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和《世界濒危遗产名录》。
阿曼巴赫拉堡
巴赫拉堡垒遗迹位于距离阿曼首都不远的巴赫拉绿洲,堡垒四周有围墙、土砖和石头的地基。1987年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于巴赫位堡的土壤和巴赫拉洲的退化,1988年12月9日世界遗产大会第12次会议上被纳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
乌干达鲁文佐里国家公园
由鲁文佐里山脉的主干构成,冰川、瀑布和湖泊使它成为非洲最美丽的山区之一。公园内有许多自然栖息地、濒危物种和珍稀植物,包括巨型石南花。1994年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取得能源和种植经济作物,如金鸡纳霜、咖啡、茶和除虫菊等进行的采伐森林是主要威胁。1999年11月30日世界遗产大会第23次会议上被纳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
(本报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