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文祺陈春艳洪梅芬)2005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作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交通部、国家海洋局和上海市政府将于明年7月8日在上海联合主办“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 据悉,博览会将以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和我国航海历史及航海科技成果为主线,全面展示当代国内外航运事业、造船工业、海洋事业和港口建设的最新成果,充分挖掘海洋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全社会对发展航运事业、海洋环境保护、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广应用航海和海洋科技的现代意识,促进航海、海洋、造船、港口建设等领域的国际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合作。 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有关情况。 徐祖远在回答记者关于设立中国“航海节”的问题时说,世界各个大的航海国家都设有自己的“航海节”,对这些国家航海事业的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一些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对设立“航海节”都表示了很大的兴趣,积极倡议。有关部门对这一建议非常重视,正在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且按照设立节日的程序在进行办理。 本报讯(实习生徐瑞哲)上海以海为邻,我们身边的海洋健康吗?昨天闭幕的“海洋污染损害防止与赔偿国际研讨会”传出消息:目前形势尚乐观,但本市遭受海洋污染的风险较大。 目前,在本市外高桥、金山附近航道沿线,密布大型炼油厂、化学品码头等“污染危险源”,同时液化气、成品油的水上运输量日增,导致上海港船舶发生泄漏污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由于上海地处长江口咽喉,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将波及长三角地区与我国东部海岸线,其后果难以估量。 此次国际论坛的会议主席,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蔡存强教授提出,防治海洋污染,上海需从多方面加以强化。在监测方面,目前采用的船舶报告制事实上属于“被动”检测,肇事污染船舶如果因自身原因而油污泄漏,完全可能不作报告而“溜之大吉”。国际上,海洋污染检测则是通过卫星遥测、直升机巡视与陆基监测站联网来进行的。在治理方面,上海也要提高应急与机动能力,将污染面控制在最小范围,将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