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署2003年审计报告一出,舆论哗然。除了被点名的若干国家部委还在支支吾吾地辩解搪塞之外,人民群众是一片叫好,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也被群众和舆论视作挑开灰幕的英雄。 而在这短暂的欢呼之后,舆论迅速将目光盯住了“后风暴”时代。关注的焦点,一是审计报告中披露的问题能否或如何解决;二是这一轮“风暴”究竟是系于李金华审计长个人的“孤胆”,还是中央政府有计划、有步骤的制度安排。 从目前得到的信息分析,审计报告披露出的问题正在着手解决,但不会一帆风顺。从审计报告披露伊始的避而不谈,到后来的曲意辩解,来自被点名单位的抵触、反弹、搪塞、躲避等各种手段都已经出现。“审计风暴”之后,大概还得来一场“整治风暴”,才能真正解决审计报告中所披露出的问题。 而在审计制度化、常规化建设方面,则有比较多的正面消息出现。譬如国家审计署正在酝酿审计结果公布制,使审计结果的披露走向制度化、常规化;近日,国家审计署又披露,将建立专门针对省部级或地厅级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同时,派驻各部委的25个审计局实施一把手轮换制度,25位审计局长全部轮职换岗,审计署在地方主责中央财政项目审计工作的18个审计特派员办事处也实行异地审计、交叉审计,以增加审计者与被审计者之间的“陌生感”。一张有点、有面,有各种规避、预防制度的审计网络,正在细密的编织过程之中。 同时,各种社会舆论也在惊喜地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之后,纷纷探讨更好发挥审计作用、完善审计制度的途径,如有舆论提出应该将审计机关由向国务院负责,改为向全国人大负责,以更好地实现对行政权力的全面监督。也有学者提出提升审计部门行政级别,或由党中央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等等。 无论是官方的实践,还是舆论的探讨,其基本的出发点,都是在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的制度保障,以真正实现李金华审计长所主张的:审计不是风暴,而是透明。也只有在这样的制度下,李金华审计长才会还原其尽责官员的本色,而不再是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孤胆英雄”。 而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审计毕竟只能发现问题,却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完善的审计制度,能够保证各种经济问题或腐败现象,能够比较全面和迅速地得到揭露。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惩治、解决措施,则审计制度、审计工作又可能成为整个行政体系中“孤军深入”的“孤胆英雄”,其揭露出的问题可能成为被暴露出来又无法治愈的伤口,刺目地晾在那里让人失去信心。从这次“审计风暴”之后各部门的反应看,似乎不能排除这样的担忧。唯愿审计制度的改革、突破也像近期出现的各种“风暴”一样,成为解决某一痼疾的突破口,在盘根错节的僵局中,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着力点”。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