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余波未平,湖南奶粉市场又爆丑闻:一个两个月大的婴儿从奶粉中吃出10来颗“老鼠屎”,而这些“老鼠屎”竟源自“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食品安全放心品牌”——湖南亚华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南山奶粉。(见7月14日《中国经济时报》)
打着“国家免检产品”的牌子,干着坑害消费者的勾当,南山奶粉并不是第一个。不久前由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引发的全国性清查劣质奶粉专项行动中,广东汕头市工商局就查获过属“国家免检产品”的毒奶粉,不过后来生产商拿到了国家乳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合格报告,证明是“误报”。现在又一个属“国家免检产品”的奶粉中被吃出了“老鼠屎”,不知最后由谁来给“国家免检产品”正名。
尽管我们现在已是市场经济了,但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对企业及产品进行评比,然后授给“诚信企业”、“名优品牌”、“免检产品”等称号,这一用计划经济手段管理企业的“优良传统”却没丢,只不过说法变成了“规范市场、扶优治劣、引导消费、服务企业”。当然,考虑到时代的变迁,声明这“是一种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并不要求消费者必须购买有荣誉称号的产品”。但问题是时代变了,老皇历如何能行得通,以前很管用的经验,现在屡屡被置尴尬的境地,也在情理之中了。
照经济学上说,品牌是消费者保证他们购买的物品高质量的一种有用的方法。其中含有两层意思,品牌给消费者提供了在购买前不易判断质量的产品质量的信息;品牌向企业提供了保持高质量的激励,因为企业保持自己品牌的声誉有经济目的。这实际上要求生产经营者必须真正视消费者为上帝,不搞质量欺诈和价格欺诈,持久、稳定地向消费者提供合格产品向零缺陷跨越。
但由政府部门评比并频发荣誉称号,只代表着政府对某一企业某时或某批次产品的认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是动态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如果挂牌企业一旦失去保持品牌信誉的动力,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政府评比“扶优治劣”的作用就难以实现。以产品免检制度为例来说,根据有关规定,对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市场占有率高、企业标准达到或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以及产品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三次以上监督检查合格的产品,可申报、确定为免检产品。对获得免检证书的企业,免检的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内,该企业可在免检产品及包装上使用规定的免检标志。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能获得政府频发的免检证书,对企业有很大的诱惑力。这会激励他们在申报前提高产品质量,但也仅此而已。企业一旦得到这个待遇,就难以再有保证质量的动力因为免检产品三年可以不接受政府部门组织的检查。这还不排除一些会蜕变成“披着羊皮的狼”--打着‘国家免检产品’的牌子坑害消费者。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有四项主要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由政府主导评选名优企业、品牌,已不是监管,实际上是插手到了具体的经济活动中,这是与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是相违背的。企业及其产品信誉如何,应取决于市场,由消费者来评价,政府只要做好自己的监管工作就行了,没有必要来引导消费者如何消费。
3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在全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会议上强调,食品安全是一件天大的事,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继续抓好督促检查工作,建立和完善督察督办制度,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中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管与免检显然不是一个概念,而且有对立之嫌,所以,有必要检讨“免检制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起码,对于食品药品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