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五日电(记者曾嘉) 在今天开幕的“第三届华人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张蕴岭指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结构具有很强互补性。
张蕴岭在题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及其影响”的演讲中说,目前中国方面保持贸易逆差,预计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过去十年中,最强劲的增长来自制造业产品的贸易,计算机、机械和电器设备的增长幅度最大。这些产品在中国和东盟之间既是主要的出口也是主要的进口产品,这体现了中国与东盟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即双方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深化。可以肯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会使中国与东盟之间已经出现的这种分工结构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区内经济活动变得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率和低成本,从而使得规模经济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内来进行安排。
他同时指出,除了物品贸易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服务贸易、旅游业以及投资领域的关系也将随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而进一步发展。
张蕴岭说,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起,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年均增长超过百分之二十。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从一九九一年的四十一亿美元增长到二00三年的三百零九亿美元,自东盟的进口也由三十八亿美元增至四百七十三点三亿美元。
他指出,当今所谓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都不是简单的关税和非关税的减让,而是一种包括广泛内容的“紧密经济关系安排”,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制度性接轨”,即管理体制、法规、知识产权、经济政策等方面的一体化整合。
张蕴岭表示,中国—东盟之间以建立自由贸易区为核心,所发展的是一种更全面的合作关系,不仅包括经济,也包括政治。在经济领域,除自贸区的建设外,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互相投资和湄公河开发等等。在政治安全领域,通过对话与合作增强互信,解决争端。在这些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可见到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