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我国,今年令人意外地发生大范围“民工荒”。据7月15日《南方周末》报道,一项调查显示,福建晋江市工业企业开工率只有80%~85%,其中陶瓷行业开工率不足50%。这背后,工人短缺是一个重要因素。晋江市陈埭镇迪美鞋业公司新上一条生产线,需招100名工人,招聘牌子在门口放一个多月招到的人还不到20个,导致新上生产线无法开工。为招到工人,有的企业主甚至声称“挖来一个民工奖励100元”。
从声势浩大的“民工潮”到如今的“民工荒”,短短几年时间,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就令人感到莫名惊诧。
分析近年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数据,不难找到原因。一些地方之所以被民工无情抛弃,成为他们就业路上并不看好的风景,关键在于这里的外来工权益“荒废”已久。在“民工潮”涌动初期,它们还能借地区间的巨大收入反差形成“洼地效应”,以较低薪酬吸引外地民工;当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发达地区仍以寥寥的工资作为招聘大旗,忽视民工在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方面的合理诉求,遭到冷落应是一种必然的“报应”。
谁也不能否认,不少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飞速”,是建立在大量外来劳动力的“廉价”上。当这种“廉价”长期得不到价值提升,势必会遭到强劲反弹。以广东为例,该省总工会7月初公布了关于外来工基本状况的最大规模调查,面向12个市、近7000份有效问卷,显示了广东外来工真实的生存状况。近七成(69.6%)外来工来广东工作的时间在3年以上,然而他们的收入却远远低于本地职工,在工资晋升、待遇落实、职务晋级等方面更是不能相比。在一些地方,社会治安恶化、保障制度不健全、劳动条件恶劣等问题,使外来工忧心忡忡,很多人为此萌生去意。
对于突然爆发的大面积“民工荒”,正确的解读是,这是民工对长期的不公平待遇说“不”的结果。它带给很多企业的教训是,只有善待员工,才能留住包括民工在内的所有职工;一味把财富建立在无限廉价之上,注定要受到市场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