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梅。天气一天天热起来,与夏季有关的治安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大热天要注意防暑,还要注意防贼。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一组“夏季防范系列报道”,从一些个案入手,提醒大家注意。
案例前天8时20分左右,中兴路744路公交车站,来自连云港的大学生小陈满头大汗,等着公交车。一辆744路公交车开过来,小陈提着大包上车,裤袋里的皮夹鼓鼓的十分扎眼。一名年轻男子悄悄地凑上去,把手伸进他的裤袋。就当贼手伸出来时,一副手铐铐了过来,便衣民警杨宇早已等候多时。
警方提醒夏季人们衣着较少,随身财物容易暴露,这给小偷可乘之机。从事多年反扒工作的民警介绍,小偷在冬秋季节行窃时,总先要探一探人们外衣内有没有东西;而在夏天,他们很容易发现目标,犯罪成本低多了。因此,市民夏季乘车时更要当心所带物品,特别是手机,最好拿在手上。
案例7月13日9时30分左右,一辆15路空调车行驶在静安寺附近。50多岁的老金站在车厢内,有两男一女形成扇形挤在他周围。公交车内本来就挤,他也没放心上。几分钟后,老金突然看到3名男子从后门冲过来,掏出手铐将他身边的3人全部铐住。老金这才发现,他放在裤子后袋的500元钱不见了。
警方提醒以往空调车里很少有扒手,但今年夏天扒手们“不惜血本”,频频出现在空调车上,甚至出现在机场专线。被抓获的这3名扒手均是聋哑人。他们作案时各有分工,有伸手偷东西的,有“打掩护”的,还有转移赃物的。另外,今年夏季无人售票公交车上扒窃案又有新动向。如果上车时前面有人站在门口向驾驶员问路,而后面又有人拼命挤你,你就有可能已成为扒手的“猎物”了。
调查夏季原本是扒窃案件低发时期,但今年却呈现“淡季不淡”的现象。据有关方面调查统计,从7月5日到7月11日,本市的扒窃案件呈现较高的发案态势。7月12日至7月14日这3天内,公交公安分局就抓获了20多名扒手。
警方提醒双手拎包者请当心,小偷最喜欢偷这类人;女学生请注意,有小偷借着性骚扰之名来行偷窃之实;乘长途车者也别大意,打瞌睡时千万看好自己的财物。
近期扒窃案相对多发的公交线路有:隧道三线、95路、46路、744路、71路、113路、37路、584路、24路、825路、96路。
本报记者俞明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