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7月16日电题:面对243位逝者无声的拷问——写在“12·23”井喷特大事故案庭审之际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田雨、黄豁、陈敏、郭立
“啪”——审判长唐艳敲响手中的法槌,“12·23”井喷特大事故案7月14日9时30分开庭。当消息传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开县高桥镇晓阳村三社时,村民寥武已是泪流满面:“我希望审理能够告慰死者……”在那个不堪回首的井喷之夜,寥武的母亲、妻子和几个月的儿子不幸罹难。
“12·23”井喷特大事故是我国石油行业事故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庭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在长达3天的审理中,公诉方指证6名被告人的案件卷宗达24本,有近4000页的材料,仅出示证据就花费10多个小时;由于案情重大,法庭15日的审理一直持续到了晚上12时……这是对6名责任人法律上的“问责”,更是对243个死难者的尊重。
常见事故何以演变为一场难以逆转的灾难
起诉书上一段说:2003年12月23日22时04分,由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承钻的位于开县境内的罗家16H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井喷失控,从井内喷出的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四处弥漫、扩散,导致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直接经济损失已达6432.31万元的严重后果。
243!早就熟知这个数字的旁听者还是心里陡然一紧。公诉人理性的声音后是7个月前那悲惨的一幕:公路上、水井边、山坳里到处是尸体,一家几口还在睡梦中就永远闭上了双眼……
据有关专家介绍,井喷现象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十分常见,其本身并不是事故,只是一种灾害现象。但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特大井喷事故造成的巨大伤亡,在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也是罕见的。
3天来的庭审使旁听的人们深深反思:被告人吴斌、王建东、宋涛、吴华、向一明和肖先素,他们每个人都只是这场灾难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他们单一个体的疏忽远不至铸成如此大的灾难。随着庭审渐次深入,脉络逐步清晰:正是每个环节一次次的疏忽和违章,一连串关键时刻的迟疑与失误,使一个常见的事故演变为一场难以逆转的大灾难。
34岁的王建东和25岁的宋涛,他们的行为被公诉机关指控为导致“12·23”井喷发生后,无法做到及时、有效地控制的直接原因。前者是罗家16H井现场组技术负责人,在明知卸下回压阀可能造成井喷事故的情况下,却向技术员宋涛提出卸下回压阀的钻具组合方案。而面对这明显的违规行为,作为现场技术人员的宋涛却没有提出异议。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回压阀”由此成为这场灾难的“引子”。
单一的隐患并非一定会发生事故,但隐患的增多和积累必然会导致事故发生。当这一重大事故隐患出现在钻井队队长吴斌面前时,由于自己疏忽大意,安全隐患与他擦身而过。当前两个“环节”都发生问题后,27岁的向一明在负责灌注钻井液时的违规操作又使灾难逼近了一步——他的行为被公诉机关指控为产生溢流并导致井喷的主要因素之一。
灾难在慢慢逼近。2003年12月23日18时40分至19时40分,当录井监测仪显示出钻台上连续起出9柱钻杆而未灌注钻井液的严重违章行为时,负责录井监测的肖先素未能及时发现这一严重违章行为,随后发现了也未尽责立即报告当班司钻,最后一次将事故扼制在萌芽状态的时机也丧失了。
终于导致井喷!然而灾难还在继续延续:事故发生后,41岁的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吴华,成为在这场特大灾害面前能够作出决策的人。然而,他却错失了一次次果断决策,放喷点火制止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扩散的机会,致使井喷事故扩大。
像罪恶之手推翻了多米诺骨牌,大灾难终于不可逆转地降临到这方原本山清水秀的土地上。
悔恨、眼泪背后:安全事故应急机制缺失
当公诉机关出示井喷事故尸检报告和现场勘验图片时,瘦瘦小小的肖先素潸然泪下,她是6名被告人中唯一的女性。而年纪最小的被告人宋涛则在法庭上悔恨地说:“判我什么罪我都接受……”
在这悔恨与眼泪背后,更暴露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的装备与机制的缺失。
专家指出,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属于高危行业,按照规定应当制订特大事故的应急预案、设置救援机构和队伍。但遗憾的是,当井喷发生后,却是另外一种场景。23日晚井喷事故发生后,时间就是生命,但开县县政府接到钻井队的报告电话已是晚11时25分左右,离井喷时间已过了1个半小时,而受害最深的高桥镇却一直没有接到钻井队的电话。
对于离井喷地点不到1公里距离的高桥镇来说,这是人命关天的1个半小时——政府没有更多的时间通知每一家农户赶紧转移。而井喷半个小时内,高桥镇就已经弥漫着巨毒硫化氢气体特有的“臭鸡蛋”味道。离县城3、4个小时车程的高桥镇有3.2万人,农户居住分散,山高路远,交通、通讯十分不便。在接到县里电话10分钟内,高桥镇迅速通过打电话、拉警报、喊喇叭、挨家敲门等各种手段通知各家各户转移。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巨大的伤亡还是令人触目惊心,离井喷地点只有两三百米的晓阳村罹难数十人,有的一家人在睡梦中被毒气夺走了生命,有的农民赤脚倒在了逃生路上……
中石油川东北气矿井喷特大安全事故深深地刺激了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在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疾呼:“忽视安全生产是对人民的犯罪!”重庆市已决定筹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发挥现有矿山安全救护队、公安消防机构以及其他各类救护机构的作用,实行119、110、120、122联动,优化整合资源,形成责任明确、指挥顺畅、配合有序、反映灵敏、抢救及时、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联动体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将装备现代化的多功能抢险救灾车及配套装备,以便快速、高效地实施对煤矿、危险化学品、消防、交通和其他方面安全事故的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庭审拷问高危行业安全意识
到法庭作证的井喷受害者唐小英一家死了9个人。她的讲述尤为令人痛心:她一家13口人本来已经逃离险境,但由于缺乏基本的防护知识,更不知道数百米外的气井喷出的是高于正常值6000倍的“毒气”——硫化氢,返回家门的父亲、爷爷、奶奶、二婶等人都不幸遇难。
“不要说农民,连我们都不知道井喷那么可怕,井队也从来没有给大家讲过。”高桥镇的党委书记王洪开说。
专家表示,高危行业在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工程周边居民的安全,确保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事高危产品生产的企业有义务面向周边居民群众普及安全防范常识,使他们在事故发生后有能力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有意识迅速撤离。但是,开县受害乡镇的农民普遍不知道天然气开采可能产生毒气,更没有听说过“硫化氢”这个恐怖的名词。
据专家介绍,天然气开采这种高危行业的工作,应该进行事先的安全和环保评估。按理说,生产部门应该划出一个至少500米的安全距离,并对生产进行危险评价、划定伤害半径。这样的天然气井附近,在1公里之内不应有常住居民。但现实却是,近的农户离出事井架不到50米,高桥镇的晓阳、高旺两个村的2419人绝大多数都居住在距矿井1公里范围内。“即使当时每家每户都通知到了,恐怕也跑不赢毒气,距离太近了。”高桥镇的一位干部说。
四川省达州市燃源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欣,3天来一直坚持认真旁听庭审。他说:“我是来受教育的,这件事情让我思考该如何严格安全生产规范,加大安全设备投入,同时,教育好自己的员工,也要把安全防护知识、自救技能宣传告知给周围的群众。”
正如“12·23”井喷特大事故责任人庭审一位旁听群众所说,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切不可只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生产——尊重生命,莫让悲剧重演!(完)
|